载阿霉素白芨多糖衍生物胶束抗肿瘤作用及体内靶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08 05:19
白芨多糖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存在较多的羟基修饰位点,通过对其疏水改性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可应用于药物递送。将疏水基团硬脂酸与靶向基团叶酸通过酯键偶联在白芨多糖羟基上,制备成了基于硬脂酸修饰白芨多糖(BSPs-SA)的叶酸受体靶向的(FA-BSPs-SA)衍生物,经核磁共振氢谱与紫外光谱确证,硬脂酸与叶酸在白芨多糖上的取代度分别为12.94%与5.6%。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表明BSPs-SA、FA-BSPs-SA的分子量分别为22361 Da、24448 Da。随着pH值降低,BSPs-SA、FA-BSPs-SA聚合物的临界聚集浓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FA-BSPs-SA具有更低的临界聚集浓度。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三种阿霉素-胆盐疏水复合物,考察了胆盐的种类、浓度以及加入剂量对载药胶束的影响,结果表明胆酸钠作为静电吸附剂,NaCDox复合物浓度保持2 mg/mL、药物与载体比保持1:6时,具有较高的载药量与包封率。Dox/FA-BSPs-SA、Dox/BSPs-SA胶束具有pH敏感性,且随着pH降低,粒径与电位呈现增大趋势。通过DSC与TGA结果表明Dox以无定型或静电吸附作用包裹于胶...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白芨多糖的功能与应用
1.1.1 白芨多糖功效
1.1.2 白芨多糖在载药系统上的应用
1.1.3 白芨多糖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
1.2 叶酸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应用
1.2.1 叶酸靶向的细胞免疫疗法
1.2.2 叶酸键合的脂质体靶向疗法
1.2.3 叶酸偶联树枝状高分子靶向疗法
1.2.4 叶酸键合纳米粒靶向疗法
1.3 光动力疗法协同化学药物治疗
1.3.1 光动力疗法简介
1.3.2 光敏剂简介
1.3.3 光敏剂与化疗药协同治疗
1.4 纳米材料与蛋白相互作用
1.4.1 纳米材料-蛋白复合物形成机制
1.4.2 纳米材料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1.4.3 纳米材料-蛋白相互作用表征
1.5 立论依据及研究策略
1.5.1 立论依据
1.5.2 研究策略
第2章 白芨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白芨多糖衍生物的合成
2.2.2 核磁共振氢谱
2.2.3 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
2.2.4 凝胶渗透色谱
2.2.5 临界聚集浓度测定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白芨多糖衍生物的表征
2.3.2 临界聚集浓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载阿霉素胶束制备及其表征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载药胶束的制备
3.2.2 载药量与包封率
3.2.3 粒径与Zeta电位
3.2.4 冻干保护剂对载药胶束的影响
3.2.5 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
3.2.6 稳定性考察
3.2.7 pH对载药胶束影响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载阿霉素胶束性能表征
3.3.2 冻干保护剂对载药胶束的影响
3.3.3 载药胶束的热力学分析
3.3.4 载药胶束稳定性考察
3.3.5 pH对载药胶束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载药胶束的细胞摄入机制以及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方法
4.2.2 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4.2.3 细胞摄入研究
4.2.4 胶束入胞机制研究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4.3.2 体外肿瘤细胞抑制
4.3.3 细胞摄入研究
4.3.4 胶束入胞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载药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抗肿瘤及体内靶向分布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药代动力学
5.2.2 体内靶向分布
5.2.3 药效学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药代动力学
5.3.2 体内靶向分布
5.3.3 药效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单羧基酞菁锌偶联阿霉素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单羧基酞菁锌偶联阿霉素的合成
6.2.2 结构表征
6.2.3 理化性质测定
6.2.4 载药胶束制备及性能测定
6.2.5 体外细胞毒试验
6.3 实验结果和讨论
6.3.1 结构表征
6.3.2 理化性质测定
6.3.3 载药胶束性能测定
6.3.4 体外细胞毒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胶束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方法
7.2.1 样品储备液制备
7.2.2 紫外光谱
7.2.3 荧光光谱
7.2.4 同步荧光光谱
7.2.5 位点竞争研究
7.2.6 圆二色谱法测定
7.2.7 模型模拟
7.3 实验结果和讨论
7.3.1 紫外光谱
7.3.2 荧光光谱
7.3.3 构象变化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全文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67556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白芨多糖的功能与应用
1.1.1 白芨多糖功效
1.1.2 白芨多糖在载药系统上的应用
1.1.3 白芨多糖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
1.2 叶酸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应用
1.2.1 叶酸靶向的细胞免疫疗法
1.2.2 叶酸键合的脂质体靶向疗法
1.2.3 叶酸偶联树枝状高分子靶向疗法
1.2.4 叶酸键合纳米粒靶向疗法
1.3 光动力疗法协同化学药物治疗
1.3.1 光动力疗法简介
1.3.2 光敏剂简介
1.3.3 光敏剂与化疗药协同治疗
1.4 纳米材料与蛋白相互作用
1.4.1 纳米材料-蛋白复合物形成机制
1.4.2 纳米材料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1.4.3 纳米材料-蛋白相互作用表征
1.5 立论依据及研究策略
1.5.1 立论依据
1.5.2 研究策略
第2章 白芨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白芨多糖衍生物的合成
2.2.2 核磁共振氢谱
2.2.3 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
2.2.4 凝胶渗透色谱
2.2.5 临界聚集浓度测定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白芨多糖衍生物的表征
2.3.2 临界聚集浓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载阿霉素胶束制备及其表征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载药胶束的制备
3.2.2 载药量与包封率
3.2.3 粒径与Zeta电位
3.2.4 冻干保护剂对载药胶束的影响
3.2.5 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
3.2.6 稳定性考察
3.2.7 pH对载药胶束影响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载阿霉素胶束性能表征
3.3.2 冻干保护剂对载药胶束的影响
3.3.3 载药胶束的热力学分析
3.3.4 载药胶束稳定性考察
3.3.5 pH对载药胶束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载药胶束的细胞摄入机制以及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方法
4.2.2 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4.2.3 细胞摄入研究
4.2.4 胶束入胞机制研究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4.3.2 体外肿瘤细胞抑制
4.3.3 细胞摄入研究
4.3.4 胶束入胞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载药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抗肿瘤及体内靶向分布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药代动力学
5.2.2 体内靶向分布
5.2.3 药效学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药代动力学
5.3.2 体内靶向分布
5.3.3 药效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单羧基酞菁锌偶联阿霉素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单羧基酞菁锌偶联阿霉素的合成
6.2.2 结构表征
6.2.3 理化性质测定
6.2.4 载药胶束制备及性能测定
6.2.5 体外细胞毒试验
6.3 实验结果和讨论
6.3.1 结构表征
6.3.2 理化性质测定
6.3.3 载药胶束性能测定
6.3.4 体外细胞毒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胶束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方法
7.2.1 样品储备液制备
7.2.2 紫外光谱
7.2.3 荧光光谱
7.2.4 同步荧光光谱
7.2.5 位点竞争研究
7.2.6 圆二色谱法测定
7.2.7 模型模拟
7.3 实验结果和讨论
7.3.1 紫外光谱
7.3.2 荧光光谱
7.3.3 构象变化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全文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67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96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