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经方派的形成及其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4 21:10
本文关键词:论近代经方派的形成及其原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近代经方派形成的历史背景、评价其历史贡献,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医学在“废止旧医案”影响下、中医存亡危机全面爆发之时的应对措施。这一历史启示可以为现代中医学在面临发展困境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思想史比较法、社会史“多元现代性”理论等研究方法。运用理论研究法总结近代经方派在中医学发展史中的历史经验,探索近代中医学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近代经方派医家著作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学术思想作出评述。运用思想史比较法,将近代经方派与明清伤寒派、日本古方派进行比较,探寻促成近代经方派形成的因素。运用社会史“多元现代性”理论有助于合理地评价近代经方派在近代中医学发展史中的贡献。结果:本研究分析指出,20世纪初中医界兴起了《伤寒论》研究的高潮。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学者们注重以《伤寒论》的临床实效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中医临床家,以擅用经方大剂,主张考验实用,追求临床实效,反对虚玄的空泛议论,反对轻灵之品和杂凑成方,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近代经方派。代表医家有曹颖甫、陆渊雷、祝味菊、范文甫、陈伯坛、吴佩衡、叶橘泉等等。本研究归纳出近代经方派的特点有:追求临床实效,倡用经方大剂,反对轻灵之法;研究《伤寒论》,注重实证;突出中医自我主体;兼收并蓄后世经验。结论:本研究提出近代经方派的形成有近代中西医论争的时代背景,受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有日本汉方医学反输入的助推,但最重要的是中国清代以来《伤寒论》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创新,成为了中医学自身寻求变革的重要内在因素,促成了近代《伤寒论》研究实证化的趋势,孕育了近代经方派的形成。近代经方派为保存中国传统自然科学体系,传承中医学术树立了典范,并在推动近代中医教育、积极应对近代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同时,近代经方派倡导科学精神、追求临床实效又成为现代中医学继承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关键词】:近代中医 实证主义 经方 经方派 伤寒派 日本古方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2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5
- 1. 关于“经方派”的讨论11
- 2. “经方派”的出处11-12
- 3. 问题和研究范围12-13
- 4. 多元现代性13-15
- 第一章 近代经方派形成的历史背景15-24
- 1. 明清西学东渐15
- 2. 晚清废医论15-16
- 3. 效法明治维新16-17
- 4. 五四运动与科玄之争17-18
- 5. 中医界的回应18-24
- 5.1 章太炎19-21
- 5.1.1 反对废止中医,主张中医革新19-20
- 5.1.2 重视《伤寒论》研究20
- 5.1.3 主张实学、效验20-21
- 5.1.4 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中医人才21
- 5.2 恽铁樵21-24
- 5.2.1 捍卫中医理论体系,同时主张改良中医21-22
- 5.2.2 研究《伤寒论》,临证用经方22-23
- 5.2.3 创办铁樵函授学校23-24
- 第二章 近代经方派的形成及其学术特点24-29
- 1. 倡用经方大剂求临床实效24-25
- 2. 研究《伤寒论》注重实证25-26
- 3. 突出中医自我主体26-27
- 4. 兼收并蓄后世经验27-29
- 第三章 近代经方派的代表医家29-53
- 1. 曹颖甫29-32
- 1.1 以经方大剂证中医实效29-30
- 1.2 不随俗从流纠不良医风30
- 1.3 治学务实恪守古法30-31
- 1.4 吸收后世经验效方31-32
- 2. 陆渊雷32-34
- 2.1 倡导中医科学化32-33
- 2.2 借鉴日本古方派研究仲景医学33-34
- 3. 祝味菊34-38
- 3.1 推动中医革新35
- 3.2 提倡本体疗法35-37
- 3.3 擅用温潜法37-38
- 3.4 特立独行38
- 4. 叶橘泉38-40
- 4.1 倡导以国药治病而以科学说理39
- 4.2 创办医院,试验经方39-40
- 4.3 重视方证,反对随意自由处方40
- 5. 其他40-53
- 5.1 郑钦安41
- 5.2 莫枚士41-42
- 5.3 易巨荪42-43
- 5.4 黎庇留43
- 5.5 余听鸿43-44
- 5.6 汪莲石44
- 5.7 邹趾痕44
- 5.8 萧琢如44-45
- 5.9 陈伯坛45
- 5.10 胡万魁45
- 5.11 范文甫45-47
- 5.12 包识生47
- 5.13 陈鼎三47-48
- 5.14 黄竹斋48
- 5.15 吴佩衡48
- 5.16 徐小圃48-49
- 5.17 陈逊斋49
- 5.18 左季云49-50
- 5.19 武简侯50
- 5.20 吴棹仙50-51
- 5.21 朱莘农51
- 5.22 夏仲方51
- 5.23 范中林51-52
- 5.24 杨志一52-53
- 第四章 近代经方派形成的原因53-57
- 1. 清代《伤寒论》研究的理论创新53-54
- 2. 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54-56
- 3. 日本古方派的经验借鉴56-57
- 第五章 明清医家的《伤寒论》研究57-84
- 1. 削《伤寒例》而不注的方有执57-59
- 2. 倡“三纲鼎立”的喻嘉言59-61
- 3. 开掘《伤寒论》辨治体系的程应旄61-65
- 4. 精研伤寒善用温药的郑重光65-66
- 5. 揭示仲景活法的柯韵伯66-68
- 6. 服膺仲景笃嗜古方的尤在泾68-71
- 7. 崇尚古方古法的徐大椿71-75
- 8. 创六经定法的舒驰远75-79
- 9. 普及经方的陈修园79-82
- 10. 用伤寒方治温病的陆九芝82-84
- 第六章 日本古方派的《伤寒论》研究84-92
- 1. 古方派的先驱名古屋玄医84-85
- 2. 古方派的泰斗吉益东洞85-87
- 3. 古方派的巨匠尾台榕堂87-89
- 4. 古方派的脊梁和田启十郎89-90
- 5. 古方派的宗师汤本求真90-92
- 第七章 近代经方派的贡献92-95
- 1. 保存中国传统学术92
- 2. 推动近代中医教育92-93
- 3. 积极应对近代传染病93
- 4. 促进经方现代研究93-95
- 结论95-96
- 参考文献96-10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09-110
- 致谢110-111
- 作者简介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桂香;王旭光;;6位新安医家生平资料新证[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米伯让;;黄竹斋先生传略[J];国医论坛;1986年02期
3 黄煌;对《伤寒论》学术价值再认识的一部力作──清代伤寒家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述评[J];国医论坛;1994年03期
4 杨国荣;近代中国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潮[J];教学与研究;1999年06期
5 贾春华;古方派对中国近代《伤寒论》研究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6 张薛光;;叶橘泉先生学术思想简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吴云波;;近代中西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探索——陆渊雷和上海国医学院医教思想述评[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关新军;王娅玲;;祝味菊重阳学术思想探源[J];江西中医药;2007年07期
9 张婷婷;;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下的中医存废论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陈天祥;祝味菊先生与他的《伤寒质难》[J];中医文献杂志;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近代经方派的形成及其原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2213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