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发展与焦虑抑郁交互作用的脑影像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发展与焦虑抑郁交互作用的脑影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由非器质性异常所引起的上腹部疼痛、灼烧、早饱和餐后饱胀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功能性胃肠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FD的发病率大约为11%-30%,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幸福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病率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精神压力的增加和情绪障碍。在我国,抑郁和焦虑在FD患者中占有高达15-58%的比例,是该疾病重要的伴随症状。但是,FD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之间关系的潜在生理机制还不甚清楚。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脑-肠互动理论的提出为研究FD和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影像学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内脏进行刺激来观察健康人和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大脑激活情况。结果发现,在内脏刺激期间,大脑激活最一致的区域主要定位在扣带、脑岛、前额叶、丘脑和躯体感知运动皮层。其中,扣带、脑岛和前额叶中的多个子区的活动都与情感信息的处理有关。因此,我们猜测大脑信息处理模式是FD症状发展与负性情绪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基础。为了验证以上推测,本研究通过神经影像技术获取大脑相关信息,借助于医学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特征提取、多变量模式分析以及一般线性模型等技术手段,从“脑结构改变?全脑网络重组?局部脑功能异常?葡萄糖代谢水平”四个层面考察与FD患者相关的大脑结构-静息态功能的损伤模型,并以焦虑和抑郁作为损伤模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从而阐述FD和情绪异常之间的交互作用。根据罗马III标准,FD可分为进餐压力综合症(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部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两种类型。有研究者指出PDS型而非EPS型的患者临床情况与负性情绪有更紧密的关系。虽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但为了减少病人异质性所带来的无法解释的结果,我们的研究主要以PDS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和创新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否对FD患者大脑结构有影响。基于结构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两种模态神经影像数据,采用灰质形态学分析和纤维束空间统计的技术手段,经过图像分割、图像配准、结构特征提取和非参置换检验统计处理,构建FD与大脑灰质、白质结构改变之间的关联模型,观察情绪因素在FD患者大脑灰质密度和白质微结构改变中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FD患者,以后脑岛为中心的大脑结构异常中绝大多数是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紧密相关的。第二部分研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FD患者大脑功能网络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神经影像数据,借助不同脑区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构建受试者的全脑功能网络,结合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定位与FD相关的全脑功能连接异常,分析异常网络的拓扑属性,进而评估全脑异常连接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焦虑、抑郁症状会随着大脑功能网络异常拓扑模式的改变而呈现非线性的波动。第三部分通过对大脑局部功能活动的调查,研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FD症状恶化中的作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神经影像数据,经过图像矫正、图像标准化和图像去噪等处理,运用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结合与临床行为学信息之间的相关分析,试图建立FD症状发展与大脑功能改变的关联模型,探索情绪因素在症状发展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结果发现,消化不良症状的恶化伴随着大脑区域活动一致性异常的增加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暗示了焦虑、抑郁等情绪状况可能通过脑-肠互动的过程与FD症状的发展保持同步。第四部分研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否是促进FD患者进入‘症状持续或恶化’这一恶性环路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数据,以无焦虑/抑郁症状FD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FD患者和无焦虑/抑郁症状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结合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手段,评估静息态下大脑葡萄糖代谢水平,试图阐明FD和焦虑抑郁之间相互作用的大脑代谢模式。结果发现,脑岛、前扣带、中扣带和中额是与FD的症状和焦虑抑郁均相关的大脑区域,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我们的结果暗示负面情绪不能简单理解为FD发展的一个伴随症状,它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是FD的诱发因素、恶化因素和症状持续因素。综上所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通过高级中枢干扰胃肠道的功能和症状感知,同时胃肠道的异常感知又可反作用于中枢的情绪调节环路,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或加重,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大脑 神经影像 焦虑 抑郁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R7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符号对照表12-13
- 缩略语对照表13-19
- 第一章 绪论19-27
- 1.1 引言19-20
- 1.2 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现状20-22
- 1.3 情绪变化与功能性胃肠病22-24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24-25
- 1.5 本文的创新点25
- 1.6 本文的组织框架25-27
- 第二章 影像学技术及分析方法27-45
- 2.1 引言27-28
- 2.2 磁共振成像28
- 2.3 结构磁共振成像28-32
- 2.3.1 结构磁共振成像原理28-30
- 2.3.2 结构磁共振数据分析30-31
- 2.3.3 基于结构磁共振数据的功能性胃肠病研究31-32
- 2.4 功能磁共振成像32-36
- 2.4.1 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32
- 2.4.2 功能磁共振数据的分析32-36
- 2.4.3 基于功能磁共振数据的功能性胃肠病研究36
- 2.5 弥散磁共振成像36-43
- 2.5.1 弥散磁共振成像原理36-41
- 2.5.2 弥散磁共振数据的分析41-42
- 2.5.3 基于弥散磁共振数据的功能性胃肠病研究42-43
- 2.6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43-44
- 2.6.1 PET成像原理43
- 2.6.2 PET数据分析43
- 2.6.3 基于PET成像的功能性胃肠病研究43-44
- 2.7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焦虑抑郁对FD患者大脑结构的影响45-59
- 3.1 引言45
- 3.2 实验设计与方法45-48
- 3.2.1 被试来源45
- 3.2.2 被试筛选标准和临床症状评估45-47
- 3.2.3 影像学数据采集47-48
- 3.3 数据分析48-51
- 3.3.1 人口统计学分析48
- 3.3.2 T1加权像数据处理48-49
- 3.3.3 弥散磁共振数据处理49-50
- 3.3.4 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特性的相关分析50-51
- 3.3.5 ROC曲线51
- 3.4 实验结果51-55
- 3.4.1 人口统计学结果51-52
- 3.4.2 FD患者灰质形态学的改变52-53
- 3.4.3 基于白质骨架的统计学结果53
- 3.4.4 情绪因素对灰质密度和白质微结构的影响53-54
- 3.4.5 灰质密度、白质参数与临床特性的关系54-55
-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55-58
- 3.6 本章小结58-59
- 第四章 焦虑抑郁对FD患者大脑全局功能网络的影响59-73
- 4.1 引言59
- 4.2 实验设计与方法59-60
- 4.2.1 被试来源59
- 4.2.2 被试纳入和临床症状评估59-60
- 4.2.3 影像学数据采集60
- 4.3 数据分析60-64
- 4.3.1 数据预处理60
- 4.3.2 全脑网络构建60-62
- 4.3.3 特征集构建62-64
- 4.3.4 性能评估64
- 4.4 实验结果64-70
- 4.4.1 人口统计学结果64-65
- 4.4.2 全脑网络的统计学结果65-67
- 4.4.3 异常的功能连接特性67-68
- 4.4.4 全局异常网络与焦虑抑郁的关系68-70
-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70-71
- 4.6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焦虑抑郁对FD患者大脑局部功能的影响73-81
- 5.1 引言73
- 5.2 实验设计与方法73-74
- 5.2.1 被试来源73
- 5.2.2 被试纳入和临床症状评估73-74
- 5.2.3 影像学数据采集74
- 5.3 数据分析74-75
- 5.3.1 功能磁共振数据的预处理74
- 5.3.2 局部一致性分析74-75
- 5.3.3 种子点相关分析75
- 5.4 实验结果75-79
- 5.4.1 人口统计学结果75-76
- 5.4.2 大脑局部一致性异常76-78
- 5.4.3 种子点相关的功能连接异常78-79
- 5.4.4 焦虑抑郁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79
-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79-80
- 5.6 本章小结80-81
- 第六章 焦虑抑郁和FD症状发展的交互作用81-91
- 6.1 引言81
- 6.2 实验设计与方法81-82
- 6.2.1 被试来源81-82
- 6.2.2 被试纳入和临床症状评估82
- 6.2.3 PET数据采集82
- 6.3 数据分析82
- 6.3.1 数据处理82
- 6.3.2 统计分析82
- 6.4 实验结果82-87
- 6.4.1 人口统计学结果82-83
- 6.4.2 患者和健康被试的葡萄糖代谢差异83-86
- 6.4.3 焦虑抑郁水平不同的FD子组和健康组的糖代谢差异86-87
- 6.5 结果分析与讨论87-89
- 6.6 本章小结89-91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91-93
- 7.1 研究内容回顾91-92
- 7.1.1 焦虑抑郁对FD患者大脑结构的影响91
- 7.1.2 焦虑抑郁对FD患者大脑全局网络的影响91-92
- 7.1.3 焦虑抑郁对FD患者大脑局部功能的影响92
- 7.1.4 焦虑抑郁和FD症状发展的交互作用92
- 7.2 未来工作展望92-93
- 附录A93-97
- 参考文献97-115
- 致谢115-117
- 作者简介117-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ander G.B;Mazzoleni L.E;Fernando C;李翔;;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跨文化问卷调查表的建立及其调查效能研究:阿雷格里港消化不良症状调查表[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8期
2 宋志强;柯美云;王智凤;刘晓红;方秀才;;有和无重叠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消化不良症状学和发病机制的比较研究[J];胃肠病学;2006年08期
3 樊庆兰;老年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9例误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4 郭军,张启宇;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1996年01期
5 刘新光;;中国17省市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诊治现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年11期
6 祁琳;;复方消化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32期
7 吴改玲,柯美云;经内镜证实的3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特点剖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09期
8 吕农华;;消化不良症状的鉴别诊断意义[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8年02期
9 张瑞星,姚树坤,张艳丽;近端胃动力检测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10 李爱珍,郭天聪;非溃疡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开宇;黄爱芬;朱小舟;潘彤彤;陈桧平;徐辉;徐彰;;温州地区儿童消化不良症状临床特点分析[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余晓云;杨杰;侯晓华;;串脉冲胃电刺激对顺铂引起的犬消化不良症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罗金燕;齐惠滨;朱有玲;王学勤;;有消化不良症状糖尿病患者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柯美云;孙晓红;钱家鸣;程流芳;赵凯滨;许国铭;邹多武;;美尼胶囊(Minilase-S)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蓝宇;张贲;叶华;梁学亚;;糖尿病消化不良症状调查及其与其他脏器合并症关系[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潘彤彤;;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浆Ghrelin水平变化及其与胃排空,消化不良症状相关性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冯丽安;消化不好竟与肺癌有关?[N];健康时报;2008年
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 张发明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曹建新;有Hp相伴的胃还好吗?[N];健康时报;2014年
3 清源;胃立康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姣芬;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发展与焦虑抑郁交互作用的脑影像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郭文娟;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婷婷;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影响: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发展与焦虑抑郁交互作用的脑影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4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