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21:02

  本文关键词: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 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通透性的影响目的:由于已有研究证实维甲酸X受体激动剂贝沙罗汀能提高脑组织中apoE (apolipoprotein E)水平,且apoE对BBB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本部分内容将研究贝沙罗汀对CI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CIR)引起的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只,分为:假手术组、CIR组和CIR+贝沙罗汀组。各组于CIR后12 h、24 h、48 h和72 h,干湿重法测量脑含水量;EB (Evans blue)法和加强MRI检测BBB通透性;WB法检测主要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IR组相比,CIR+贝沙罗汀组于CIR后24 h,48 h和72 h,(1)大鼠脑水含量显著降低(P0.01);(2)脑组织中EB含量及MRI信号强度显著降低(P0.01);(3)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贝沙罗汀降低了CIR大鼠BBB的通透性,减轻了脑水肿,抑制了重要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降解,。这个研究对开发新作用靶点的CIR治疗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目的:评价贝沙罗汀对CIR大鼠脑组织中apoE、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及氨基末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CIR组、CIR+ SP600125组和CIR+贝沙罗汀组,每组25只。各组于CIR后12 h、24h、48 h和72 h时间点,每组取5只,迅速断头取脑,WB法检测apoE、 MMP-9、p-JNK及JNK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MMP-9mRNA表达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酶活性。结果:与CIR组相比,CIR+贝沙罗汀组于CIR后24 h,48 h和72 h,脑组织中apoE蛋白表达增加(P0.01); MMP-9的mRNA、蛋白及活性显著降低(P0.05, P0.01); p-JNK及JN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CIR后24h,48h和72 h, CIR+贝沙罗汀组与CIR+SP600125组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活性、p-JNK及JNK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沙罗汀对BBB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脑组织中apoE表达,抑制JNK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MMP-9的表达并降低其活性,减轻MMP-9对BBB的损伤。
【关键词】:贝沙罗汀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MRI TJ 贝沙罗汀 血脑屏障 apoE JNK MMP-9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5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9
  • 参考文献16-19
  • 第一部分 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19-44
  • 前言19
  • 1 材料和方法19-29
  • 2 结果29-31
  • 3 讨论31-33
  • 小结33-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图37-44
  • 第二部分 贝沙罗汀对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44-76
  • 前言44-45
  • 1 材料和方法45-52
  • 2 结果52-56
  • 3 讨论56-60
  • 小结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图66-76
  • 全文总结76
  • 研究不足之处76-77
  • 展望77-78
  • 文献综述78-87
  • 参考文献84-87
  • 致谢87-8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忠,朱文斌;脑缺血再灌注中补体激活的实验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3年06期

2 周杰,冯忠堂,徐蔚;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3 周鹏;马晓明;;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的研究概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蔡世昌;白波;张秋玲;;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再生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12年01期

5 王锐;脑缺血再灌注与线粒体研究[J];医学综述;2002年07期

6 吕少萍,管勇;尼莫通对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高蕊;甘尚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分子RNA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0期

8 张莹;舒兆瑞;沈梅红;;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因素及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岑德意,周兰兰,明亮,江勤,马传庚;清醒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年02期

10 裴林,李勇,颜景芝,张光毅,崔肇春,朱正美;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及其机制(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晶;冯加纯;邓方;韩冬;程莹莹;金桂花;;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和自由基反应的动态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美蓉;张丽;艾厚喜;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参及补益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美蓉;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美蓉;张丽;艾厚喜;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第一届全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美蓉;张丽;艾厚喜;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6 ;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建生;任小巧;刘轲;刘正国;孔令飞;;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次全国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葛林宝;徐鸣曙;方程;徐佳;;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影响的动态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9 陈敏;葛金文;陈懿;刘吉勇;朱惠斌;;脑泰方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首届生理—药理科学青年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邓世芳;蒋红玉;张思为;曹平;;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衣晓峰;哈医大揭示静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抗呆I号对受损神经组织有保护和修复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罗薇;中药治疗VD实验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新生影响的相关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徐露;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沙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瞿涛;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5 张莉;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李强;雷帕霉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宋锐锋;中药抗呆Ⅰ号对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细胞因子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郑一;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药物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赵红;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晁晓东;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蛇床子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晓雅;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孙美玲;脑缺血再灌注中TIGAR蛋白调控的分子机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高赛红;高血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和MMP-9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沙鹏;mTOR对脑缺血后适应改善认知功能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建鹏;康脑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因子、MMP-9、ERK1/2表达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6 江涛;电针通过神经元α7nAChR调控炎症小体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邓华江;环孢菌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8 曹丹丹;硫化氢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揭平辉;激活TRPV4受体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10 孙李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thepsin L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83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