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ERCC1表达和p53突变状态联合预测HDACi增敏非小细胞肺癌中顺铂疗效

发布时间:2017-07-25 23:04

  本文关键词:ERCC1表达和p53突变状态联合预测HDACi增敏非小细胞肺癌中顺铂疗效


  更多相关文章: HBVcAg-Mage A3融合蛋白 提纯 表达 顺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Panobinostat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 ERCC1 GOF突变型p53 ERCC1 NSCLC细胞株 顺铂 Panobinostat GOF突变型p53 ERCC1 NSCLC细胞株 顺铂 Panobinos


【摘要】:第一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对顺铂及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目的:在8个NSCLC细胞株中,检测各个细胞株对顺铂以及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敏感性。方法:在8个NSCLC细胞株中,首先通过qPCR和Western检测ERCC1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然后分别用顺铂和顺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Panobinostat)处理,通过对细胞生长的测量观察不同细胞株对顺铂以及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在8个NSCLC细胞株中,我们检测到在细胞株A549, HCC827, NCI-H23, NCI-H441和NCI-H1975中,ERCC1匀为低表达;而在另外三个细胞株NCI-H1299, NCI-H2172和PC-14中,ERCC1为高表达。8个细胞株中,除了A549以外的7个细胞株均对顺铂耐药,与ERCC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当顺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Panobinostat和顺铂联用时,5个ERCC1低表达的细胞株中,4个细胞株均对联合用药敏感性显著增高,而3个ERCC1高表达细胞株对联合用药仍表现为不敏感。结论:ERCC1的表达水平对于NSCLC细胞株对顺铂单药的敏感性的预测并不明显;Panobinostat可以增加ERCC1低表达NSCLC细胞株对顺铂的敏感性。第二章ERCC1表达水平和p53状态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疗效的预测作用目的:研究NSCLC细胞株中ERCC1表达水平和p53状态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预测性。方法:在ERCC1高表达的细胞株中进行ERCC1的敲低(Knockdown, KD)实验,同时选取2个ERCC1低表达细胞株进行ERCC1的过表达来验证ERCC1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预测性。通过敲低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 GOF)突变的p53,以及在p53缺失的细胞株中过表达野生型及GOF p53来验证p53状态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预测作用。最后在PC-14细胞株中,同时敲低ERCC1及GOF p53,观察细胞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在ERCC1高表达的细胞株NCI-H1299, NCI-H2172和PC-14中,敲低ERCC1可以增加NCI-H1299和NCI-H2172细胞株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敏感性。而在ERCC1低表达的细胞株HCC827和NCI-H23中,过表达ERCC1可以降低细胞对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在携带GOF突变p53的细胞株NCI-H1975中敲低p53,在携带GOF突变p53和ERCC1高表达的PC-14细胞株中同时敲低ERCC1和p53可以增加细胞对联合用药的敏感性,而在野生型p53细胞株A549和HCC827中,则未观察到该现象;相反的,我们在p53缺失的细胞株NCI-H2172中,过表达野生型p53可以增加细胞对联合用药的敏感性,而过表达GOF突变p53则可以逆转该细胞中ERCC1敲低时细胞对联合用药敏感性的增加。结论:同时检测ERCC1的表达水平和p53突变状态可以预测NSCLC细胞株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第三章Panobinostat可以增加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目的:进一步探讨Panobinostat对顺铂增敏作用的机制,从而深入了解ERCC1和p53预测NSCLC细胞株对两药联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qPCR检测p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磷酸化p53,cleaved-PARP的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在A549,HCC827和NCI-H23等三个ERCC1低表达以及不携带GOF突变型p53的细胞株中,联合应用Panobinostat较单用顺铂时细胞内磷酸化p53,p21和cleaved-PARP表达均显著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PI/Annexin V显示细胞凋亡显著增高;而在携带GOF突变型p53的细胞株NCI-H1975和PC-14中,只能检测到磷酸化p53的增高,而不能检测到p21,cleaved-PARP等表达增高。在ERCC1低表达的NCI-H1975细胞株中,敲低GOF突变型p53后我们检测到cleaved-PARP表达增高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细胞显著增加;在ERCC1高表达并且携带有GOF突变型p53的细胞株PC-14中,同时敲低ERCC1和GOF突变型p53时,也成功检测到细胞凋亡的显著增加。结论:Panobinostat可以通过增加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来增敏顺铂在NSCLC细胞株中的敏感性。实验目的:构建pET28a-HBVcAg-Mage A3质粒,并进行HBVcAg-Mage A3融合蛋白的表达和提纯。实验方法:构建pET28a-HBVcAg-Mage A3质粒,摸索HBVcAg-Mage A3融合蛋白的表达条件和纯化方法。实验结果:pET28a-HBVcAg-Mage A3质粒构建成功,HBVcAg-Mage A3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优化后条件为细菌OD值摇至1.3-1.5左右,IPTG浓度1.0mM,10mM葡萄糖和100μg/mL Kan的LB液体培养基,再在23℃下摇床140rpm摇17小时,收菌并在冰上超声破碎菌体后SDS-page胶证实融合蛋白为内涵体,再用镍柱纯化和超滤脱盐。SDS-Page胶及BCA法测定提纯蛋白浓度。
【关键词】:HBVcAg-Mage A3融合蛋白 提纯 表达 顺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Panobinostat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 ERCC1 GOF突变型p53 ERCC1 NSCLC细胞株 顺铂 Panobinostat GOF突变型p53 ERCC1 NSCLC细胞株 顺铂 Panobinosta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第一部分 ERCC1表达和p53突变状态联合预测HDACi增敏非小细胞肺癌中顺铂疗效7-68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5
  • 第一章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对顺铂及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的敏感性15-30
  • 材料和方法15-18
  • 1. 材料15-17
  • 2. 方法17-18
  • 结果18-24
  • 讨论24-26
  • 参考文献26-30
  • 第二章 ERCC1表达水平和p53状态对顺铂和Panobinostat联合用药疗效的预测作用30-44
  • 材料和方法30-34
  • 1. 材料30-31
  • 2. 方法31-34
  • 结果34-42
  • 讨论42-43
  • 参考文献43-44
  • 第三章 Panobinostat可以促进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44-56
  • 材料和方法44-47
  • 1. 材料44-45
  • 2. 方法45-47
  • 结果47-52
  • 讨论52-54
  • 参考文献54-56
  • 全文总结56-57
  • 文献综述57-68
  • 参考文献62-68
  • 第二部分 博士期间的其它工作HBVcAg-Mage A3融合蛋白的提取和纯化68-9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68-70
  • 前言70-71
  • 实验材料71-75
  • 实验方法75-79
  • 实验结果79-81
  • 结论81-82
  • 文献综述82-96
  • 参考文献90-9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96-97
  • 致谢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敬怡;杨立恒;詹杉杉;;ERCC1缺陷造成的修复受损与衰老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2期

2 杨艳;于廷和;;ERCC1与顺铂耐药的研究进展[J];肿瘤;2007年12期

3 王慧敏;韩宝惠;;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在肺癌中表达的意义[J];中国肿瘤;2009年08期

4 杨衿记;;ERCC1对接受卡铂/吉西他滨化疗的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男、女性患者生存期的影响[J];循证医学;2009年05期

5 崔同建;陈义乾;戴永美;蒋云林;陈峥;张桂枫;;大肠癌中医证型与ERCC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5期

6 许英君;刘艳艳;姚志华;褚俊锋;杨树军;;ercc1、rrm1基因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3年05期

7 宋勇;吴颖;申萍;;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09年02期

8 周宪;;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4期

9 张萌;刘巍;王淑琴;;ERCC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9年03期

10 冯文;房瑜;杨成喜;;ERC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樝;ERCC1表达和p53突变状态联合预测HDACi增敏非小细胞肺癌中顺铂疗效[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祁玉娟;青海地区进展期胃癌ERCC1基因多态性、蛋白及mRNA表达与FOLFOX4化疗的相关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宪;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2 苏国兰;ERCC1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陈瑞彬;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ERCC1基因抑制模型的建立[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4 何贝;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ERCC1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3年

5 江强;非小细胞肺癌ERCC1的检测及表达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何林;大黄素下调ERCC1和Rad51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王艳波;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增福;胃癌组织中ERCC1和TS的表达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9 阎慧娟;DNA修复基因-MGMT、ERCC1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静;TUBB3、ERCC1和P-g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承德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73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573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