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E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SOCE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钙库操纵性钙内流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钙振荡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初始环节。多种AS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因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是预防AS发生的关键。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具有成血管能力和向内皮细胞分化能力,一度被认为是血管内皮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但是既往研究发现,AS发展过程中常伴随EPC功能异常,导致EPC对血管内皮损伤进行修复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AS的发生、发展。因此,如何减缓或逆转EPC功能异常很可能是预防AS进展的关键,但由于目前仍未阐明AS发展过程中EPC功能异常的相关机制,极大地妨碍了以EPC为靶点治疗AS的进程。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tore operated Ca2+entry,SOCE)是哺乳动物非兴奋细胞钙离子内流的普遍机制,主要由钙库操纵性通道(Store operated channels,SOC)复合体介导,并与细胞的众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既往其他学者以及本实验室的研究发现,EPC上表达SOC复合体蛋白分子,沉默此类蛋白表达不仅影响SOCE,还影响EPC的增殖、迁移功能,这些结果提示SOCE是调节EPC功能的重要方式。另外,鉴于SOCE对细胞功能调节的广泛性,SOCE的变化可能会引起EPC诸多生理功能改变,反之,SOCE也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共同的靶点。这就提示我们,在AS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均可能作用于SOCE,从而引起EPC功能异常。但是在AS的进程中,是否会通过影响SOCE从而引起EPC功能异常至今仍不清楚。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利用AS小鼠模型以及体外应用AS危险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以SOCE为切入点研究AS进程中EPC功能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1.AS小鼠EPC增殖、迁移功能及SOCE的改变1.1 AS小鼠模型建立以及EPC的培养、鉴定Apo E-/-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及高脂饮食喂养,高脂饮食以普通颗粒饲料添加0.15%胆固醇和20%脂肪。高脂饮食组小鼠分别于喂养后12周和16周处死,取主动脉行油红O染色以评价AS进展。取小鼠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包被了人纤连蛋白的培养板或培养瓶中,以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细胞特征。除了以Di I-Ac-LDL和FITC-UEA-I荧光双染法鉴定EPC外,通过免疫荧光检测EPC表面分子标记物CD34、CD133和VEGFR2的表达。1.2 AS小鼠EPC增殖和迁移功能的改变各组小鼠EPC培养5天后,以直接镜下计数和CCK-8检测分析EPC增殖功能,以Transwell方法观察EPC迁移功能。1.3 AS小鼠EPC的SOCE的改变1.3.1 AS小鼠EPC的SOCE振幅和波形改变取培养7天的EPC,孵育钙离子探针Fluo-3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激活的SOCE,统计数据分析SOCE的振幅及波形改变。1.3.2 AS小鼠EPC的钙振荡改变取培养7天的EPC,孵育钙离子探针Fluo-3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PC自发钙振荡以及VEGF激发的钙振荡的变化。1.3.3 AS小鼠EPC的SOC分子表达改变提取EPC总RNA,以RT-PCR观察SOC构成分子的基因在EPC的转录,以实时定量PCR分析SOC关键构成分子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提取细胞总蛋白,以Western blot分析SOC关键构成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1.4 AS小鼠EPC的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改变以Western blot分析各组EPC的e NOS蛋白(Ser1177)磷酸化水平和表达水平的改变。2.ox-LDL对EPC增殖、迁移功能及SOCE的影响2.1 ox-LDL对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分离培养小鼠EPC并给予ox-LDL处理。以直接镜下计数和CCK-8检测分析EPC增殖功能,以Transwell方法观察EPC迁移功能。并以基质胶培养法观察EPC体外成管型生长能力。2.2 ox-LDL对EPC的SOCE的影响2.2.1 ox-LDL对EPC的SOCE振幅和波形的影响培养的EPC给予ox-LDL处理,孵育钙离子探针Fluo-3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TP激活的SOCE,统计数据分析SOCE的振幅及波形改变。2.2.2 ox-LDL对EPC的SOC分子表达的影响培养细胞给予ox-LDL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以Western blot分析SOC关键构成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2.2.3 ox-LDL对STIM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培养细胞并给予ox-LDL处理,给予ATP刺激,于刺激后不同时相点提取细胞总蛋白,免疫沉淀富集STIM1蛋白后,以Western blot分析STIM1蛋白丝氨酸磷酸化水平。3.SOCE与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关系3.1抑制SOCE对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培养的EPC分别给予SOCE抑制剂和干扰STIM1基因转录处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述策略对SOCE的影响,并以直接镜下计数和CCK-8检测分析EPC增殖功能,以Transwell方法观察EPC迁移功能。3.2抑制SOCE对EPC的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影响培养的EPC分别给予SOCE抑制剂干扰STIM1基因转录处理后,以Western blot分析各组EPC的e NOS蛋白(Ser1177)磷酸化水平和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1.AS小鼠EPC增殖、迁移功能及SOCE的改变1.1 AS小鼠模型建立以及EPC的培养、鉴定成功建立AS小鼠模型,表现为高脂喂养组小鼠主动脉脂质斑块显著增加。成功培养小鼠骨髓源性EPC。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条件培养基后,部分细胞逐渐贴壁生长并逐渐变为不规则形、梭形、纺锤形等,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克隆性及线性生长特性。荧光双染显示培养的细胞大部分同时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UEA)并具有结合LDL的能力。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大部分细胞为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1.2 AS小鼠EPC增殖和迁移功能的改变随AS进展,EPC的数量显著降低,于高脂饮食喂养后12周及16周分别下降21.5%和45%(p0.05),CCK-8检测显示EPC的增殖活性分别降低28.2%和56%(p0.05),Transwell检测显示成功迁移的EPC数量分别降低34.4%和43.8%(p0.05)。1.3 AS小鼠EPC的SOCE的改变1.3.1 AS小鼠EPC的SOCE振幅和波形改变TG成功诱发EPC的SOCE。随AS进展,EPC的SOCE的振幅逐渐降低,高脂喂养后12周及16周分别降低65.2%和67.3%(p0.05)。另外,钙释放的振幅也有所降低。对SOCE的波形分析发现,随AS的进展,EPC的SOCE的升支、降支斜率都显著下降,其中升支斜率于高脂喂养后12周及16周分别降低65.1%和72.1%(p0.05),降支斜率于高脂喂养12周小鼠的EPC降低了70%(p0.05),而在16周小鼠的EPC只降低了32.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3.2 AS小鼠EPC的钙振荡改变在观察到AS小鼠EPC的SOCE改变后,考虑到SOCE是细胞钙振荡的关键组分,并且钙振荡参与调节细胞诸多生理功能。我们随后观察了AS对EPC的钙振荡的影响。结果显示随AS的进展,EPC自发的钙振荡以及VEGF诱导的钙振荡的振幅和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1.3.3 AS小鼠EPC的SOC分子表达改变为了探讨引起SOCE改变的原因,我们观察了介导SOCE的SOC复合体分子的改变。首先以RT-PCR证实EPC上有SOC分子基因的转录,包括STIM1-2,Orai1-3,TRPC1和TRPC6。随后,我们重点观察了介导SOC复合体关键分子STIM1、Orai1和TRPC1在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随AS进展,上述分子的转录和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1.4 AS小鼠EPC的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改变前述结果证实,随AS进展,EPC增殖和迁移功能均显著受损,鉴于e NOS对调节EPC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关键作用,我们随后又观察了AS进程中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变化。结果显示,VEGF诱导的e 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随AS进展而显著降低(p0.05),此外,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也随AS发展而降低(p0.05)。2.ox-LDL对EPC增殖、迁移功能及SOCE的影响ox-LDL是目前已知的最关键的AS致病因素,因此,我们体外应用ox-LDL,进一步验证AS进展对EPC功能及SOCE的影响。2.1 ox-LDL对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体外给予ox-LDL处理72h后,EPC的数量以及增殖活性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其中100μg/ml的ox-LDL对细胞的影响最显著(p0.05)。低剂量的ox-LDL(25μg/ml)即可明显降低EPC的迁移功能(p0.05),并随剂量增加,效应越显著。另外,我们还观察了ox-LDL对EPC体外成管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的ox-LDL对此影响不明显,但较高剂量的ox-LDL对此影响较为明显。2.2 ox-LDL对EPC的SOCE的影响2.2.1 ox-LDL对EPC的SOCE振幅和波形的影响培养的EPC给予ox-LDL处理24h后,SOCE的振幅显示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而ox-LDL处理72h后,SOCE的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SOCE的波形发现,ox-LDL处理24h后,SOCE的升支、降支斜率即显著下降(p0.05),于处理72h后更加明显。2.2.2 ox-LDL对EPC的SOC分子表达的影响随后我们观察了SOC关键分子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ox-LDL处理72h后,STIM1、Orai1和TRPC1蛋白表达虽然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明显。2.2.3 ox-LDL对STIM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鉴于SOC分子蛋白表达变化不足以充分解释SOCE改变的原因,我们又进一步观察了STIM1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显示,ox-LDL处理24h后,STIM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效应于处理72h后更加明显。3.SOCE与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关系3.1抑制SOCE对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SOCE抑制剂2-APB和ML-9显著抑制SOCE振幅,分别降低65.1%和34.7%(p0.05)。2-APB处理72h后,EPC的数量、增殖活性及迁移数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2.0%、49.7%和54.5%(p0.05),ML-9处理后分别降低48.4%、57.0%和49.7%(p0.05)。此外,干扰STIM1基因转录也显著抑制SOCE振幅,较对照组下降72.1%(p0.05),并且显著影响EPC的功能,对EPC的数量、增殖活性及迁移数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9.4%、64.0%和66.4%(p0.05)。3.2抑制SOCE对EPC的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影响2-APB和干扰STIM1基因转录处理使e NOS的表达分别下降41.3%和52.7%(p0.05),此外,干扰STIM1基因转录后,e NOS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1.在AS的发展过程中,EPC的增殖、迁移功能受到抑制2.在AS的发展过程中,EPC的SOCE受到显著抑制3.在AS的发展过程中,EPC的钙振荡和e NOS的表达及磷酸化降低4.体外给予ox-LDL处理也显著抑制EPC增殖、迁移功能以及SOCE5.SOCE与EPC增殖、迁移功能及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相关6.在AS小鼠以及体外给予ox-LDL都证实,在AS的发展过程中,EPC的增殖和迁移功能受到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SOCE,进而影响钙振荡和e NOS的表达和磷酸化而实现。这提示SOCE有望成为治疗EPC功能异常的新靶点。
【关键词】:钙库操纵性钙内流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钙振荡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5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12
- 中文摘要12-18
- 第一章 前言18-21
- 第二章 AS小鼠EPC增殖、迁移功能及SOCE的改变21-55
- 2.1 材料与方法22-37
- 2.2 结果37-51
- 2.3 讨论51-54
- 2.4 小结54-55
- 第三章 ox-LDL对EPC增殖、迁移功能及SOCE的影响55-73
- 3.1 材料与方法55-64
- 3.2 结果64-71
- 3.3 讨论71-72
- 3.4 小结72-73
- 第四章 SOCE与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关系73-92
- 4.1 材料与方法73-84
- 4.2 结果84-89
- 4.3 讨论89-91
- 4.4 小结91-92
- 全文总结92-93
- 参考文献93-102
- 文献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与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的关系102-116
- 参考文献108-116
- 文献综述二 钙库操纵性钙内流的研究进展116-132
- 参考文献122-13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32-133
- 致谢1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海清;赵强;孙晓宁;魏来;叶晓峰;;生理性雌激素对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9年02期
2 陈晓锋;唐礼江;朱敏;顾振纶;江建军;杜于茜;;丹参酮ⅡA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建林;;物理教学中情感的把握与调控[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杨世伟;谭江琳;彭旭;贺伟峰;黄正根;杨俊杰;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一氧化氮对表皮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世伟;谭江琳;彭旭;贺伟峰;黄正根;杨俊杰;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一氧化氮对表皮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长风;文件迁移[N];网络世界;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连友;SOCE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薇;骨桥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74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57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