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逃逸体液免疫新机制—通过UL16介导将转运和保护IgG的受体FcRn在胞内滞留
发布时间:2017-09-17 12:39
本文关键词:巨细胞病毒逃逸体液免疫新机制—通过UL16介导将转运和保护IgG的受体FcRn在胞内滞留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儿Fc受体 巨细胞病毒 糖蛋白UL16 内质网 IgG 兔肠相关淋巴组织 活体肠袢结扎接种
【摘要】:巨细胞病毒(CMV)为疱疹病毒科的p疱疹病毒属。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人类先天性感染的重要病毒之一,也是造成新生儿缺陷的首要因素,还会引起器官移植接受体的发病和死亡。近期有研究显示人巨细胞病毒(HCMV)可以通过干扰MHC I和MHC I相关分子的形成逃避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作用。然而,对于HCMV能否逃避体液免疫还鲜有报道。新生儿Fc受体(FcRn)是IgG的Fc端受体,结构与MHC I分子相似。FcRn可以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极化的上皮细胞两端转运回收IgG,保护IgG不被分解从而延长IgG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因为HCMV可以感染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FcRn恰巧也在这些部位表达。所以HCMV可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干扰FcRn的结构、转运和功能。我们通过筛选HCMV 蛋白,发现了病毒糖蛋白UL16可以绑定FcRn,用同时转染表达了FcRn和UL16两种蛋白的HeLa细胞的溶解产物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确证了这种绑定作用。而且,UL16和FcRn可以在感染了野生型病毒的Caco-2细胞中共定位,但在UL16敲除病毒感染后却不能。转染FcRn重链的β2m静默细胞实验显示,UL16和FcRn在内质网中的绑定发生在FcRn与β2m结合之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内切酶消化试验发现UL16选择性地将FcRn禁锢在内质网中,并影响FcRn在内体中积聚,而酸性的内体对IgG和FcRn的绑定是必须的。HCMV感染或UL16单独作用都可以明显减弱IgG在Caco-2单层肠道上皮细胞中的转胞吞作用。因为本研究中发现FcRn的表达量与具有支撑HCMV复制能力的细胞数量相一致,所以,我们认为本研究结果首次显示了在感染细胞或组织中,HCMV可能是通过抑制FcRn与IgG的结合而阻碍IgG的转胞吞作用,并提高IgG的分解代谢作用的。因此,本研究揭示了HCMV对抗体液免疫的免疫逃逸的一种新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HCMV跨膜糖蛋白UL16可以通过与FcRn相互作用抑制其在细胞内的转运,导致IgG胞吞作用降低,而且缩短IgG的半衰期;UL16可能有助于HCMV逃逸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及体液免疫。本研究首次证实了UL16、FcRn及IgG在HCMV感染过程中的相互作用,HCMV可能是通过UL16绑定FcRn以减少或阻碍IgG的结合机制,而逃逸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兔活体肠袢结扎试验证实HCMV可以引起结扎肠袢的黏膜损伤,此兔动物模型可以用于HCMV发病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新生儿Fc受体 巨细胞病毒 糖蛋白UL16 内质网 IgG 兔肠相关淋巴组织 活体肠袢结扎接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缩略词一览表14-16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6-35
- 1. 病毒的免疫逃逸(Viral Immune Evasion)研究进展16-23
- 1.1 机体的免疫系统概述16-17
- 1.2 抗原递呈17-18
- 1.3 病原逃避MHC Ⅰ抗原递呈的方式18-21
- 1.4 病原逃避MHC Ⅱ的抗原递呈21
- 1.5 病原逃避免疫的其他机制21-22
- 1.6 病原对细胞凋亡的抑制22-23
- 2. 新生儿Fc受体(FcRn)的研究进展23-28
- 2.1 FcRn的简介23-25
- 2.2 FcRn的表达和功能25-26
- 2.3 FcRn-IgG的结构分析26-27
- 2.4 调节FcRn,IgG之间的相互作用27
- 2.5 FcRn与其他病毒互作关系的研究27-28
- 3. 人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28-32
- 3.1 HCMV结构简介28-29
- 3.2 HCMV对先天免疫的调控29-31
- 3.3 HCMV对获得性免疫的影响31-32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2-35
- 第二章 HCMV糖蛋白与FcRn的相互作用35-54
- 试验一 HCMV糖蛋白UL16与FcRn在质粒转染细胞中的相互作用35-45
- 1. 材料与方法35-40
- 1.1 质粒35-36
- 1.2 细胞36
- 1.3 抗体36
- 1.4 主要仪器36
- 1.5 主要试剂36
- 1.6 试验设计36-37
- 1.7 试剂配制37-38
- 1.8 试验方法38-40
- 2. 试验结果40-45
- 2.1 FcRn和UL16在质粒转染细胞中共定位40-42
- 2.2 FcRn和UL16在质粒转染细胞中有相互作用42-43
- 2.3 FcRn和UL16的相互作用并非分子静电效应的验证试验43-44
- 2.4 FeRn和UL16的相互作用并非通过钙连蛋白桥链接的验证试验44-45
- 3. 小结与讨论45
- 试验二 UL16与FeRn在病毒感染的肠道细胞中的相互作用45-54
- 1. 材料与方法46-48
- 1.1 病毒和细胞46
- 1.2 引物46
- 1.3 抗体46
- 1.4 主要仪器46
- 1.5 主要试剂46
- 1.6 试验设计46
- 1.7 试验方法46-48
- 2. 试验结果48-52
- 2.1 FcRn和UL16在HCMV感染的肠道细胞中共定位49-51
- 2.2 FcRn和UL16在HCMV感染的肠道细胞中有相互作用51-52
- 3. 小结与讨论52-54
- 第三章 FcRn与HCMV UL16结合的分子机制54-77
- 试验一 UL16和FcRn相互作用后会影响后者的正确折叠54-59
- 1. 材料与方法54-55
- 1.1 细胞54
- 1.2 抗体54-55
- 1.3 主要仪器55
- 1.4 主要试剂55
- 1.5 试验设计55
- 1.6 试验方法55
- 2. 试验结果55-58
- 2.1 UL16只与未和轻链β2m结合的FcRn有相互作用55-57
- 2.2 在β2m缺失细胞系中,FeRn仍与UL16相互作用的验证试验结果57-58
- 3. 小结与讨论58-59
- 试验二 FcRn与ULBPs结合UL16部位的对比59-61
- 1. 材料与方法59
- 1.1 蛋白序列资料来源59
- 1.2 氨基酸序列对齐试验软件59
- 1.3 试验方法59
- 2. 试验结果59-60
- 3. 小结与讨论60-61
- 试验三 无β2m参与情况下UL16-FcRn重链结合体对IgG的绑定作用61-64
- 1. 材料与方法61-62
- 1.1 细胞61
- 1.2 抗体61
- 1.3 主要仪器61
- 1.4 主要试剂61-62
- 1.5 试验设计62
- 1.6 试验方法62
- 2. 试验结果62-63
- 2.1 FcRn与UL16结合后影响绑定IgG的功能62-63
- 3. 小结与讨论63-64
- 试验四 FcRn和UL16结合部位探测64-69
- 1. 材料与方法64-67
- 1.1 质粒64
- 1.2 细胞和抗体64
- 1.3 主要仪器64
- 1.4 主要试剂64
- 1.5 试验设计64-65
- 1.6 试验方法65-67
- 2. 试验结果67-69
- 2.1 UL16的N末端与FcRn重链才能有相互作用67-69
- 3. 小结与讨论69
- 试验五 UL16与FcRn在胞内的结合部位69-77
- 1. 材料与方法70-72
- 1.1 细胞和抗体70
- 1.2 标记用同位素70
- 1.3 主要仪器与耗材70
- 1.4 主要试剂70
- 1.5 试验设计70-71
- 1.6 试验方法71-72
- 2. 试验结果72-75
- 2.1 UL16和FcRn在ER内的相互作用观察结果72-74
- 2.2 UL16和FcRn在ER内共定位74-75
- 3. 小结与讨论75-77
- 第四章 UL16对FcRn转运通路和功能的影响77-89
- 试验一 UL16影响FcRn进入早期内体77-84
- 1. 材料与方法77-78
- 1.1 病毒、细胞与抗体77
- 1.2 主要仪器77
- 1.3 主要试剂77
- 1.4 试验设计77-78
- 1.5 试验方法78
- 2. 试验结果78-83
- 2.1 质粒转染细胞中UL16影响FcRn进入早期内体78-79
- 2.2 HCMV感染的肠道细胞中UL16影响FcRn进入早期内体79-83
- 3. 小结与讨论83-84
- 试验二 HCMV或UL16蛋白都能影响FcRn的功能84-89
- 1. 材料与方法84-86
- 1.1 病毒、细胞与抗体84
- 1.2 血清84
- 1.3 主要仪器及耗材84
- 1.4 主要试剂84-85
- 1.5 试验设计85
- 1.6 试验方法85-86
- 2. 试验结果86-88
- 2.1 HCMV感染的Caco2细胞中IgG转胞吞作用及其定量检测86-87
- 2.2 转染UL16的Caco2细胞中IgG转胞吞作用的ELISA定量检测87-88
- 3. 小结与讨论88-89
- 第五章 活体结扎兔圆小囊和盲肠蚓突接种HCMV与HEV试验研究89-115
- 试验一 活体肠袢结扎感染HCMV和HEV后圆小囊及蚓突组织中HCMV和HEV的PCR检测89-94
- 1. 材料与方法90-92
- 1.1 材料90
- 1.2 方法90-92
- 2. 结果92-93
- 2.1 活体肠袢结扎感染圆小囊及蚓突组织中HCMV和HEV的PCR检测结果92-93
- 2.2 Western-blot检测病毒蛋白在感染组织中的表达93
- 3. 小结与讨论93-94
- 试验二 活体肠袢结扎感染HCMV和HEV后圆小囊及蚓突病理学及HCMV和HEV抗原定位观察94-110
- 1. 材料与方法94-96
- 1.1 材料94-95
- 1.2 方法95-96
- 2. 试验结果96-106
- 2.1. 活体结扎兔圆小囊及蚓突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96-99
- 2.2 活体结扎兔圆小囊及蚓突组织中HCMV和HEV ORF2抗原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9-104
- 2.3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HCMV和HEV ORF2抗原双重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结果104-106
- 3. 小结与讨论106-110
- 3.1 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106-108
- 3.2 兔圆小囊的结构及功能108-109
- 3.3 HCMV可通过兔圆小囊及蚓突感染109-110
- 试验三 活体肠袢结扎感染HCMV和HEV后圆小囊及蚓突黏膜IEL及IGC的定量检测110-115
- 1. 材料与方法110
- 1.1. 材料110
- 1.2 方法110
- 2. 结果110-113
- 2.1 活体肠袢结扎感染HCMV和HEV后圆小囊及蚓突黏膜IEL数量变化110-111
- 2.2 活体肠袢结扎感染HCMV和HEV后圆小囊及蚓突黏膜IGC数量变化111-113
- 3 小结与讨论113-115
- 结论115-116
- 创新点116
-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116-117
- 参考文献117-133
- 致谢133-134
- 个人简历134-135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湘杰;RasGRP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童红飞;新型疏水性电荷诱导配基设计及层析分离抗体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6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86949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