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基姆在后殖民语境下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7-12-05 14:13

  本文关键词:我是谁?:基姆在后殖民语境下的成长


  更多相关文章: 基姆 成长 后殖民语境 身份认同 杂糅


【摘要】:于1901年出版的《基姆》是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成长为主题,以后殖民语境下的印度为背景,围绕一位青少年主人翁发生的故事。主要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版,吉卜林在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理由是:这位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在《基姆》中,吉卜林对印度文化、环境以及每个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传神。另外,也彰显了殖民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因此,研究并分析这部文学经典极具意义。很多文学评论家从多个角度研究并分析《基姆》,这些视角包括后殖民研究、叙事策略和比较研究等等。但是,他们没有将成长主题与后殖民文化研究结合运用到该文本的分析之中。因此,为了丰富对这部经典文学之作的学习和理解以及为了能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将解读基姆的成长,并将目光投向基姆,讨论在后殖民语境中他的身份给成长带来的困扰。从一个天真的孩童到青少年,基姆不断发现他自己的不同,渐渐变得不如以前快乐。在后殖民语境下,前殖民地仍然存在帝国主义的势力。东西方的冲突在印度随处可见。作为生长在印度的白人,基姆在成长的早期最初接触到的是东方文化。然而,在他之后的旅程中,他碰到了为英国服务的人,并且他也为英国政府服务。除此之外,他仍然同一些东方人有很密切地联系。因此他之前包括行为和语言在内的文化意识受到了冲击。在来自两个不同文化的导师的指导下,他的身份在后期成长过程中变得模糊,这使得他很痛苦,不断自问“我是谁”。而且,身份问题给他带来了成长的危机。在经历了一段痛苦以及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之后,最终基姆接受了自己的糅杂身份,得到成长。本论文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节简要介绍了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生平和作品,并且阐述了《基姆》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节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姆》的文献综述;第三章节则概述了本论文要用到的主要概念——成长主题,以及后殖民语境。第四章阐明了基姆成长初期的单纯性。在这个阶段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矛盾身份,只有身份的原初性。最初基姆作为印度人民的世人之友出现,在遇到喇嘛之后开启了寻求之旅。第五章分析了基姆在后殖民语境中成长后期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他自身的英国血统和在印度生活形成的习惯造成了印英文化之间的矛盾。另外,他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导师也来自不同的文化。由此加深了他身份的模糊,为其成长带来了更多地复杂性。第六章探讨了在后殖民语境中基姆尝试着寻找方法来解决身份危机,最终他从痛苦中恢复,接受了自己的混合身份,成为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获得了成长的顿悟,以及推测基姆以后的命运。第七章是本论文的总结部分,它指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而处在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人公成长显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因此研究主人公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另外,本章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基姆》有深远的意义,营造了一个文化冲突的环境,刻画了一个男孩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助于读者了解在后殖民语境下成长的艰难。虽然人们在成长中会遇到问题或者挑战,只有成长体验才会使人成熟。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良,于淑萍;《基姆》的“他者”解读[J];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晓晴;;挪威电影《狼的夏天》[J];少年心世界;2012年08期

3 孙莉;;论《基姆》中人物的身份问题[J];长城;2012年10期

4 刘文静;;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基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斯约·霍瑟;李志雄;微仪;;神秘的纳加文化[J];人与自然;2004年06期

6 刘云;;抵达或流浪:文化身份的追寻之旅——《河湾》和《基姆》的异同[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7 王卉;;探讨《基姆》中英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芒种;2013年14期

8 汤保华;;瓦基姆梁子[J];人民文学;1987年06期

9 赵丹;薛冉冉;;“我们是断裂的一代”——俄罗斯作家法里德·纳基姆访谈[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10 赵波;;异地之恋[J];时代文学;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芙蓉;;反映在流浪汉小说《基姆》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雪根;萨基姆从幕后走上前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2 刘海燕;德国保护基姆湖:宁可不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波导与萨基姆成立合资研发公司[N];人民邮电;2005年

4 ;启动“双引擎”战略[N];中国电子报;2006年

5 记者 晓东;中法两大手机巨头抱团“过冬”[N];中国电子报;2005年

6 晓月 本报记者 风痕;波导、萨基姆跨国整合 蓄势问鼎全球五强[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采访:ShikiQ 编译:宋冰;米切尔·乔基姆:我把山脉引入了城市[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徐勤;国产手机厂商拉开变革序幕[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安也致;波导全面引入海外战略合作者[N];中国企业报;2005年

10 邵薇/译;GPS的新功能[N];北京科技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雯;我是谁?:基姆在后殖民语境下的成长[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孙凌昱;吉卜林《基姆》的角色与身份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3 刘文静;基姆的矛盾性:印英文化之间[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甄葭;解读吉卜林小说《基姆》中基姆的文化身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李利丽;《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翻译报告[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杨曼;后殖民语境下对“忠实”翻译标准的重铸[D];同济大学;2008年

7 任芝芹;从翻译的角度看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构建[D];新疆大学;2007年

8 吴站伟;后殖民语境下库切小说中的老人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温静;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尚志远;后殖民语境中对《爱药》人物文化身份的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5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55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