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轻小说的中文翻译中的“日式翻译腔”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2-08 02:23
本文关键词:对于日本轻小说的中文翻译中的“日式翻译腔”的考察
【摘要】:轻小说(?)的概念诞生于日本,其本身是由英文的"light"和"novel"结合而成的词汇。虽然日本近年出现很多关于轻小说的研究,但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本研究中,笔者将轻小说定义为"起源于日本,多使用动漫风格的插图,具有明确的人物设定,能够轻松阅读的娱乐小说"。197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将轻小说单独作为一种小说类型进行出版,很快,轻小说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众多出版社开始拓展轻小说市场。2010年,日本角川集团与湖南天闻动漫传媒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天闻角川,开始在中国翻译出版日本的轻小说。而提及轻小说的翻译,人们往往会提到日式翻译腔的问题。这是因为翻译腔的问题在日本轻小说的翻译上显得尤其突出。其实不仅是轻小说,在中国市场翻译出版的以推理小说为代表的日本大众文学也带有明显的日式翻译腔。本研究将主要分析轻小说中的日式翻译腔,从而阐明为何在轻小说这一大众文学类型中,日式翻译腔如此鲜明,且为一部分读者所接受。从而对将来的轻小说翻译进行展望。本文由5章组成。第1章主要介绍研究目的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第2章讨论本研究所定义的日式翻译腔。首先,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日式翻译腔"作了定义,以区别于常用的"翻译腔"。然后对日式翻译腔的现状及其对一些中国年轻作家的创作产生的影响作了考察,特别关注了作者或是译者有意识地使用日式翻译腔去营造日式风情的现象。第3章主要分析日本轻小说的中译本中的日式翻译腔。通过具体文本,从"直接引用的日文"、"日文语序"和"具有日式风情的表达"三个方面对轻小说中的日式翻译腔的具体表现做了分析和归纳。第4章主要分析日本轻小说的中译本中的日式翻译腔的流行原因。根据姚斯提出的"期待视界"理论,对日本轻小说的中译本的读者的"期待视界"进行分析,以阐明这些读者为什么能够接受日式翻译腔。第五章是总结,对论文整体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于今后中国大陆的轻小说翻译做了展望。虽然轻小说读者对于日式翻译腔接受度较高,但同台湾译本及网上自行翻译版本相比,大陆的译本中的日式翻译腔较少。笔者认为,虽然存在出版物审查等一些对于日式翻译腔的限制,但译者仍可以适当地使用日式翻译腔,以迎合特定读者的喜好。当然,也要避免滥用日式翻译腔。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红民;;从“欧化文”到“翻译体”——翻译与汉语一个世纪的“情”与“结”[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李春阳;;汉语欧化的百年功过[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12期
3 杨普习;刘典忠;周小岩;;Translationese:翻译体?翻译症?翻译腔?[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3期
4 赵尚;;硬币的两面——译本文体的是非功过[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5 牛新生,张万防;“视界融合”和“期待视野”概念下译者地位的彰显[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林少华;;“和臭”要不得——村上春树文集翻译随笔[J];出版广角;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1264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6470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