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自我追寻:库切《慢人》的拉康主体理论解读
本文关键词:移民的自我追寻:库切《慢人》的拉康主体理论解读
【摘要】: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1940-)是南非裔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于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颠沛流离,游走于南非、英国、美国,2002年移民澳大利亚。库切流散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混杂的文化身份,使他对移民的艰辛与无奈深有体会。《慢人》是库切2005年发表的作品,成功入围当年布克奖。在这部小说中,库切聚焦澳大利亚移民的生存状况,刻画了他们的身份困境和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身份的不懈努力。现代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主体理论聚焦主体的精神三界: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全面深刻地展现主体建构的心理历程。其中,想象界是主体通过想象和幻想形成理想自我的过程;象征界是主体按照文化语言等的要求形成社会自我的过程;现实界是主体原初的本质状态,常与创伤联系。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为框架,聚焦《慢人》中老年、青年和少年移民的身份问题,探讨库切对移民群体的关注。论文主体第一部分探讨以保罗和伊丽莎白为代表的移民老年人的身份建构。60岁的移民保罗爱上同为移民的玛利亚娜,喜欢保存历史照片,他渴望通过认同玛利亚娜和照片中的人物来建构理想自我。72岁的伊丽莎白把保罗当作书中人物、要求保罗按照她的意图生活,以此将保罗引入老年人行列,这是她建构理想自我的方式。保罗拒绝认同社会主流文化,伊丽莎白忽略和拒绝承认保罗的自主性,导致创作失败,两人都社会化自我建构失败,回到残缺的现实自我。第二部分分析了以乔希奇夫妇和玛丽安娜为代表的年轻移民的自我寻找。难民乔希奇夫妇受到白人文化的凝视,认同白人社会主流文化,但同时保留部分母国文化,努力地建构了社会化的自我。玛丽安娜被丈夫抛弃,她建构理想自我的方式是与保罗约会获得爱情,但她再次被保罗抛弃。生活中男性角色的缺失象征她社会化自我建构的失败。第三部分讨论了移民孩子的自我寻找。作为难民的孩子,德拉格和布兰卡受到主流社会的凝视,但是他们以主动的姿态试图建构理想自我。德拉格热衷快速、新鲜事物,参加海军获得自由并修改历史照片以重塑移民历史,建构了理想自我。库切对老年、青年和少年移民身份重建历程的关注显现出他对移民身份困境的思考,对种族和谐、移民身份重建的期望和信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611.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Friends From Australia Visit China[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1996年04期
2 李江燕;;Canberra[J];校园英语(九年级版);2006年06期
3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J];中学英语园地(初中版);2003年01期
4 David;Green Australia[J];文化交流;2004年06期
5 ;A Good Guy from Australia[J];China Today;1999年08期
6 张洁;;My First Impression of Australia[J];中学英语园地(高中版);2002年21期
7 Yao Naiqiang;Mateship,ANZAC and AIF——War and War Literature in Australia[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8 龚雪萍;An Exploration on Aboriginal Culture of Australia[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9 David;Sightseeing in South Australia[J];文化交流;2005年06期
10 ;Discover Australia[J];疯狂英语(中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hn Dodson;;Professor Liu:Friend of Australia and Colleague in PEPⅡ[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2 FRANK T S CHIU;OAM;MBBS;FRACP;FCCP;JP;;Tuberculosis in health care workers in south Australia[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Ronald Taft;;The Current Status of Psychology in Australia[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TB TRANSMISSION IN MODERN SOCIETY-THE SOUTH AUSTRALIAN EXPERIENCE[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李晓玲;;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Lesson 14 Australia两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6 Gerry FitzGerald;;Emergency Medical Systems:The key to effective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Australia.[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健康安全与保障--面对人类关注的健康问题”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Nastassia Bondarenko-Edwards;;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Modernisation in Australia:Harmonising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Traditional Cultural Philosophy and Modern Technology[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Reference List for Further Reading[A];第二届小麦土传病原菌专家研讨班[C];2005年
9 ;On the Courses of Sport Tourism Management Bachelor In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of Australia[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Jim Bowler;;Liu Tungsheng:Friend to Australia and the World[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滕瑾;Air Australia债主千万投资打水漂[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2 新一 编译;UGG之爱[N];中国服饰报;2010年
3 周定国;“南方大陆”揭秘[N];中国测绘报;2000年
4 艾平;激光焊接将取代外科缝合[N];大众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Mohamed Ahmed Elbashir Mohamed Ahmed Elbashir;[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星;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从观望到介入的转变[D];外交学院;2016年
2 Jennifer Baccanello;地方政府在全球化国际体系中的角色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刘岩;是先天传承还是后天构建?澳大利亚民族身份中英裔属性的发展与衰退[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任晓彤;给中国国企“走出去”的一堂课:探究中铝收购力拓案(2008-2009)[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Diego Mauricio Escobar Tapia;[D];河北大学;2015年
6 陈碧君;英语经济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汉译[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黄丽伟;社会包容政策纲领在澳大利亚的兴衰(2002-2013)[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8 高颖;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反恐政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汪佳;移民的自我追寻:库切《慢人》的拉康主体理论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沈威;澳大利亚难民政策的变化(2001-2011):从“太平洋解决方案”到“马来西亚解决方案”[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4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7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