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写作:“80后”小说整体论
本文关键词:行走中的写作:“80后”小说整体论
【摘要】:"80后"文学是新世纪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它紧跟时代脚步,历经崛起、转型、再出发,用典型文本向我们呈现着一代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症候。本文以"80后"小说为研究对象,溯源其发展脉络、前后不同时期的写作,并选择目力所及的作家、文本以及现象作为这一代人文学整体的一个个切面,从而进行全方位、整体性梳理和研究。论文共包括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明确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指出选题的意义,考察对"80后"文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得失,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正文第一章主要对"80后"小说进行梳理,分析"80后"小说的发生与嬗变,包括时代语境与媒体推动、写作者的转型与跨媒介传播、"80后"纯文学的崛起等诸多层面。第二章主要论述"80后"小说早期以青春为主题的写作,包括"叛逆" "忧伤"的叙事基调及这种青春叙事产生、流行的动因分析。第三章主要分析"后青春"时期"80后"小说的主题观照与人文倾向。重点介绍张怡微、甫跃辉、郑小驴、马金莲、孙频等纯文学写作对历史记忆与现实困境等主题的关注。最后是论文的结语部分,透过"80后"小说发生与嬗变的整体性分析与探讨,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精神价值和文学意义,同时指出其不足,并对发展中的写作表示期待。本论文采用背景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作家代际界分的整体框架下,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解读。在论述、分析过程中,借鉴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力图在兼顾作家个体创作的同时,对"80后"小说整体概貌作出分析和研究。面对行走中的写作,本论文将各个时期打通,全方位系统梳理和观照"80后"小说,深入研究其发生与嬗变的纹理,以避免"青春文学"标签对"80后"文学复杂性、多样性的遮蔽,以及研究者对"80后"创作群体的惯性思维和成见。这种整体性观照可以丰富当前文学史研究视野,对学界客观认知、评价"80后"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赫楠;;乡土·乡愁,与80后小说写作——以颜歌、甫跃辉、马金莲为例[J];南方文坛;2016年02期
2 肖莉;;“80后”小说语言的审美追求[J];北方论丛;2015年05期
3 刘芳坤;张文东;;“后青春”何以现实突围——2014年80后小说创作观察[J];文艺争鸣;2015年06期
4 何平;;“我还是爱这个让我失望透顶的世界的”——笛安及其她的《南方有令秧》[J];东吴学术;2015年02期
5 徐勇;;城市的边缘人与游荡者——读孙频的三部中篇[J];名作欣赏;2014年31期
6 王越;;绝境与突围——孙频小说叙事空间研究[J];文艺评论;2014年05期
7 洪治纲;;代际差别的凸现与文学的多元化[J];文艺争鸣;2013年08期
8 孙桂荣;;《最小说》与青春文学杂志书[J];文艺评论;2013年03期
9 洪治纲;;再论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别及划分依据[J];当代文坛;2013年01期
10 朱爱莲;;试析“80后”青春文学的主题表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祁春风;自我认同视野下的“80后”青春叙事[D];山东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芳;试论张悦然小说的阴郁性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吕慧敏;新世纪大陆“80后”作家校园小说创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超;“我们”从青春走过—“80后”文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明娟;论“80后”小说的产生与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5 刘强;论“80后小说”的创作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士献;80后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审美倾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9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7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