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中国生态建设 启示
【摘要】:现代社会,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在控制自然的观念影响下,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崇尚经济理性,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中国的实际而言,从2008年开始的沙尘暴、冰冻到2016年的雾霾,人类对大自然的侵略开始遭到大自然的反击,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乎我们每个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自然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主题。在20世纪70年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和人类发展问题在当代的哲学思考。笔者基于中国也面临着生态问题的困扰,需要在已有的理论中注入新鲜血液,结合中国具体生态问题,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应用到中国的生态建设中来,试图寻找解决中国生态危机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方案。本论文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理论建构和实践目标进行阐述梳理,分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行性和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可能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坚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了对异化消费的批判、坚持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批判,否定了传统控制自然的观念,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最终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提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来取代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主张经济适度增长、转变传统自然观念、培育公民社会、树立生态理性的消费文化等。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存在局限性,甚至带有乌托邦色彩,但是它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它的这些主张对中国的生态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在经济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GDP,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共同发展;在政治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生态型政府,坚持基层民主制度;在文化方面,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树立生态意识,弘扬生态理性。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生态建设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我们深入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实现“美丽中国梦”助力。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089.1;X3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晶;;论安德烈·高兹的三大批判[J];社科纵横;2015年03期
2 莫江平;付芳;;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赵秀玲;;“微自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J];政治学研究;2014年05期
4 周宇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科学性分析[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4年01期
5 陈金明;唐祖琴;;近十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论[J];教学与研究;2014年04期
6 王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消解生态危机的当代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杨雨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8 董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6期
9 褚海萍;;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在中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田贵平;竟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娜萍;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及其对中国生态建设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慧平;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及其启示[D];河海大学;2007年
3 熊剑龙;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3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