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的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9:22
本文关键词: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的互文性研究
【摘要】: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唐诗数量众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由清朝学者孙洙整理收录的《唐诗三百首》。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政策的推行,唐诗的译介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由法国翻译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的互文性理论本质上指文本间的对话,它发源于俄国学者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该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转化和吸收。根据互文性理论,互文指涉可以分为三类:内互文性指涉;外互性文性指涉,以及反互文性指涉。翻译界普遍认为,译文与原文,译文与先前文本之间就是一种互文关系。因此,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理论依据,对享有"诗译英法第一人"美誉的许渊冲英译版《唐诗三百首》进行了研究。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理论依据,具体研究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三个问题。第一,就音韵层面而言,本研究从头韵,行内韵和尾韵三个方面考察了许译本唐诗在音韵翻译方面是否与英诗的音韵存在互文指涉,互文效果如何。第二,在语言形式层面,唐诗许渊冲译本的句法形式是否与其它英诗的句法存在互文指涉,互文效果如何。第三,在意义层面,许译本的意象翻译是否与其它英诗作品的意象存在互文指涉,互文效果如何。研究结果发现:首先,许译《唐诗三百首》在音韵翻译上和英诗存在大量的互文指涉。许译版唐诗广泛采用了头韵,行内韵和尾韵等押韵技巧,在总共370首诗中,有347首采用了头韵,56首采用了行内韵,364首采用了尾韵;在韵式上也严格遵循英诗的韵式,在225首四行诗中,98首采取"abab"的韵式,119首采取"aabb"的韵式,4首采取"aaaa"的韵式。这些用韵技巧和英诗的押韵手法形成互文指涉。其次,许译《唐诗三百首》在句法上借鉴了英诗的一些惯用格律,主要有"AandB" "n.+adj."" n.+prep.+n."和"v.+not"这四种句法结构,其中"AandB"出现了 44次,"n.+adj." 出现了 54 次," n.+prep.+n." 出现了 31 次,"v.+not" 出现了7次,从而在句法方面与英诗形成互文指涉。第三,许译《唐诗三百首》的意象翻译和英诗也存在互文指涉。同时,本部分对所选意象的翻译方法作出统计并发现,许渊冲对意象的翻译采取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更侧重于意译。许译版《唐诗三百首》从音,形,意三方面都存在和英诗的外互文性指涉。这些互文性翻译能够激发起译入语读者的丰富互文联想,降低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阅读障碍,帮助建立作者、作品、译者、译入语读者的多方对话,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丽娇;王保令;;谈互文性与翻译的创造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12期
2 邵长超;;互文性理论的发展阶段、现状与问题分析[J];理论界;2015年11期
3 童明;;互文性[J];外国文学;2015年03期
4 谢君兰;;晚清“诗”与“歌”中的句法和意象——以传统诗歌的句法原理为分析基础[J];文学评论;2015年03期
5 胡筱颖;;基于语料库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倪修t,
本文编号:130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363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