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翎的温情人性观
本文关键词:论张翎的温情人性观
【摘要】:张翎作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领军人物,在长达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上个世纪末第一部长篇《望月》的问世,标志着张翎正式踏入文坛。随后张翎又陆续出版了《交错的彼岸》、《邮购新娘》,这三部作品合称为"江南三部曲"。在三部曲中,张翎更多地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塑造了大批游走在中西文化边缘的人物形象,他们带着对故乡的思念挣扎在异乡,作家通过对移民们的爱情婚姻、工作生活的描写,对他们寄予了更多的希望。随着文学经验的积累,张翎的写作变得更加大胆,在《金山》、《阵痛》中,她将关注点转入到某个人以及他所在的家族历史中,与此同时,宏大的社会历史变成了衬托人物的背景布,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现状、真实人性在历史场景中一一展现。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张翎在原有的创作经验基础之上稳中求变,《流年物语》在叙述方式上第一次将"人事"与"物语"结合起来,以更具开放性的全知视角观察人性。纵观张翎创作的三个阶段,对人性的关注贯穿始终。作为一个有着双重文化背景的作家,张翎往往有意识地淡化东西方的文化对立,寻求它们的共通之处。天性温和善良的张翎,在中国传统伦理教育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关怀人性中普遍温暖的一面,抑恶扬善,呈现一种独特的温情主义人性观。张翎的温情人性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章节:引言部分在本文中起到论述先导的作用,在对张翎人生经历、代表作品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引入学界对其人性书写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文写作的现实必要性。第一章是从温情人性观的思想主题切入,在张翎看来,人性书写首先在于"立人",她回避了传统历史中的英雄人物,而是以极大的包容之心,将古今中外所有的普通小人物纳入写作的范围,对他们的生存困境报以同情之心;其次,在这些小人物中,女性占据了大多数,作家以敏锐的女性视角,触摸女性的各种伤痛,在赞美女性善良坚韧的传统美德的同时,鼓励更多女性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遵从内心的合理欲望,获得真正的人格尊严;同时,面对现代社会人性的堕落扭曲,她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温和的姿态给予理解和宽恕,并在结尾处给人留有一些希望。第二章从温情人性书写的艺术技巧入手,为了更好地审视人性之美,张翎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他们是生活中普通大众的缩影;同时,张翎营造了一大批古典美学意象,用传统的文竹、水来象征着人性的美好;最后,张翎采用了多样化的叙述视角,全方位、立体地展现真实人性。第三章在系统了解了张翎温情人性观之后,本文从对她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介入,希望能够对她的创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张翎对人性的人道主义关怀主要源于,她接受的中国传统伦理教育、基督教的爱与救赎的思想、童年经验以及家族基因。第四章在论述了文学与人性的关系之后,将张翎与同期严歌苓的人性书写做了简要的对比,以此突出她不同于他人的温情一面,以及在这种温情背后隐藏的创作目的,即通过对跨越种族、文化的普遍人性的关注,更好地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对话中走向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1.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妹;;论宽容意识的人性观基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7期
2 牟言波;鞠秋红;;孔孟之积极人性观的困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郭增花;;马克思伦理根基人性观的特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罗蕾;;关于法律的人性观[J];群文天地;2012年08期
5 傅治平;;中国人性观的共同点[J];湖湘论坛;1996年01期
6 吕占华;弗洛伊德的人性观评析[J];河北学刊;1998年04期
7 张溪潺;;论蒋韵小说的人性观照[J];作家;2008年06期
8 孟立永;王瑞;;古代中西人性观之比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汪瑜;;基于心理学的人性观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10 侯智娟;;从人性观的角度理解心理咨询[J];大舞台;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超;;三种学习观之人性观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凌;李强;;人性观、自我隐藏和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以共享内隐论为基础[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燕展;刘寒梅;朱从书;;大学生的感戴及其与人性观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丁红燕;王佳权;;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人性观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英敏;;人性的解读——人性观与心理治疗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尧新瑜;;陆朱人性观异同之比较[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7 宋小冬;马莹华;;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概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子;一次英国人性观的盛宴[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朱向前;炮火硝烟中的人性观照[N];北京日报;2002年
3 东北师范大学 王立仁;政治的维度——韩非的人性观[N];光明日报;2007年
4 耿银平;“高温关怀”体现人性化[N];湖北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桂良;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看官员腐败及其防治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潘丽丽;管理人性观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舒怡;卢梭人性观的文化哲学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王坤;马克思人性观视域下的人类生存矛盾及解决[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颜盼霞;马克思人性观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6 唐承媛;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肖蓉蓉;论张翎的温情人性观[D];安徽大学;2017年
8 邰鹭明;教师的人性观、角色观和学生观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变变;论马克思的人性观[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孙荫众;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06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