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强化中国文化教学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强化中国文化教学的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兴趣 跨文化敏觉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世界人们眼中。随之而来的也有对我国文化习俗的不解和诟病,正确传播和发扬优秀中国文化引起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在英语教学界,许多学者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必备能力之一。解读最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经被列入英语课程总目标。这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学参与者的注意。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虽然包含许多中外文化知识,但中国文化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教师的讲解也不够深入,学生不擅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显然不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本文旨在研究在高中英语课堂强化中国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实际效果。选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分别为“英语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和“跨文化敏觉力量表调查”。分别检验在强化中国文化教学之后,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跨文化敏觉力有何变化。教学实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现有文化教学研究成果,主要采用文化渗透、文化旁白、比较法和文化包进行强化中国文化教学,最后分析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有何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中英语课堂强化中国文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跨文化敏觉力和英语语言水平。在教学实验中,笔者作了全面细致的课堂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对实验结果做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所得结论真实可靠。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笔者希望本文能起到一些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弧角;重建中国文化从不说谎开始[J];北方经济;2000年03期
2 王晓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缺什么?[J];文艺争鸣;2000年06期
3 江蓝生;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健康发展——《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序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谢绳武;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序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次旺诺布;呼唤飘泊的爱之精灵——论中国文化中的缺憾[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2期
6 马儿;;域外中国文化(外两篇)[J];出版广角;2002年07期
7 刘文辉;试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耿开君;建构一个评价中国文化的理论框架[J];南开学报;2002年05期
9 高思新,朱杰;在否定之否定中走向新世纪——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潮回顾[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J];博览群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杨栋;;来鲁外国文教专家中国文化全方位导入及调适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刘述先;;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4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7 郭国祥;郭曙岩;;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及其健康发展[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冯永丽;张棣;谢育波;马春波;;养生与中国文化主观性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生 陈少波 唐小可;港澳启动中国文化达标工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 叶朗;向世人展示活的中国文化[N];文汇报;2008年
3 李小禾;理论贫乏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新华社记者 陈俊侠;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亚萌;政协委员热议中国文化“走出去”[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传播中国文化不妨学学林语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驻欧记者 王钰深;了解中国文化,从了解春节开始[N];解放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鲍蔓华;保持中国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易运文 邱 s,
本文编号:1307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