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19 07:43

  本文关键词: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交替传译 信息缺失 解决方法


【摘要】:本论文是一篇实验报告,通过笔者个人的交传实验,即以本人的交传活动作为案例,验证多方面因素对交替传译中信息传递的影响及造成的信息损失,并提出避免信息缺失的策略。回顾口译交替传译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要实现对源语信息的绝对忠实与完整传达十分困难,甚至于不可能,但如果因为译者的个人因素导致信息缺失过多,必然降低口译质量,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其负面影响自不待言。故此,追溯信息缺失的原因,可以指导译员有意识地加以避免,对提高口译教学效果和口译实践质量有重要意义。实验以交替传译的语料为基础,具有考察分析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照的方法直观显示导致交替传译信息缺失的原因;以量化的方式统计实验数据;针对导致信息缺失的因素,依据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采取减少信息缺失的相应策略、技巧。交替传译中的信息缺失现象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或者说,其成因很多,无法一一列举验证,本实验报告以下因素作为实验自变量进行对照组实验:一、是否做译前准备;二、是否做笔记;三、是否熟悉材料内容;四、语言传译方向;五、语料长度。上述因素均会导致译员在译语输出过程中信息完整度的误差。针对造成信息缺失的原因,并结合相关理论,本文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改善信息缺失、提高口译质量的如下解决方案:第一,以图式理论角度来分析通过译前准备可以减少信息的缺失,并进而提出如何做译前准备的方法。第二,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四个阶段,并且分析认知过程和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关联,总结训练提高个人笔记的方法,认为有效记录信息的方法在于笔记的简洁。第三,根据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探索训练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的方法。人的记忆能力在理解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提高理解能力的根本在于如何提升记忆能力。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笔者提出了提高记忆力的策略。总之,本项研究通过实证方法,揭示导致口译交替传译信息缺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有益于口译实践,提高交替传译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和平;;译前准备与口译质量——口译实验课的启示[J];语文学刊;2007年07期

2 蔡小红;论口译质量评估的信息单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1307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7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