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女性主义:美国共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20 05:02

  本文关键词:《红色女性主义:美国共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红色女性主义:美国共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案例分析 英译汉


【摘要】:该翻译实践报告所采用的英语文本选自美国著名左翼作家凯特·韦甘德(Kate Weigand)的《红色女性主义:美国共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Red Feminism:American Communist and the Making of Women’s Liberation)一书。全书共分七章,笔者此次选取第二章节作为本次翻译报告的材料。该文本中语言相对严谨,句子结构典型,其中还涉及不少女性主义方面的术语,这些增加了文本翻译的难度,但同时也为笔者思考和选择合适的方法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机会。该文本的翻译,对国内读者了解美国共产主义运动与妇女运动的发展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文本的特点,笔者在翻译中确立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力争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供出忠实、通顺、可读性强的中文译本。本翻译实践报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介绍。这一部分对翻译材料的来源、作品内容、文体特点、作者背景和选材意义做了介绍。第二部分叙述的是整个翻译任务完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工作。笔者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同时确定了适用的翻译工具、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在译后工作中,笔者反复校对、修改、润色以确保翻译的质量。第三部分为译例分析。在这部分中,笔者根据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结合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对文中典型的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这些案例包括词汇、句子、组织名称、人名和文化难点等,笔者通过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找出一定规律和方法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第四部分是笔者的翻译总结。笔者在这部分讨论了在这次翻译实践中的体会与感悟,并总结了译文的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1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梅;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J];船山学刊;2003年02期

2 郑昌俊;李俊玲;;高君宇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J];黑龙江史志;2008年24期

3 杨艳;;清末民初贵州妇女解放运动滞后的原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有女性的国家改变一切[J];文化纵横;2010年02期

5 何自然;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谈到英语句子的一致关系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9年03期

6 李运华;;简述五四时期天津的妇女解放运动[J];历史教学;1988年07期

7 董礼刚 ,房桂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J];莱阳农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董礼刚;房桂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9年S1期

9 李恒方;投身革命,走向社会——《怎么办?》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李本义;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盛永华;;宋庆龄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关威;;五四时代两性伦理观念的变革[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3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小波;她们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N];中国妇女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吴丹琴;汪洋: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妇女解放运动前列[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谢其章;妇女刊物 新文化运动的先声[N];中国商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罗文胜;走向巅峰[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刘剑桥;谱写白山妇女发展新篇章[N];长白山日报;2010年

6 ;“苏州百年妇运”十人十事[N];苏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文颖;做环保女杰 展巾帼风采[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杨可瞻 杨美红;女性忙着“接大班”[N];中国妇女报;2013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黄培昭;阿拉伯妇女渐渐撑起半边天[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左玮娜;女性百年的光荣与梦想[N];中国社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怡菲;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丽;《红色女性主义:美国共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7年

2 许娟;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荆晶;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吴静;欧洲思想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晚清至民国时期)[D];青岛大学;2009年

6 李丹;1861-1917年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赵远;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君丽;建国初期上海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1949-195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莫庆红;略论妇女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特点[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张江福;从女工运动到农妇运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0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10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