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颜色》的功能文体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2 01:28

  本文关键词:《紫颜色》的功能文体分析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文体学 三大元功能 文体分析 《紫颜色》


【摘要】:现代文体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模式进行文学文体分析的学科。功能文体学建立在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是现代文体学中具有影响力的派别之一。它以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为基础,不限于语言形式的分析,重视从社会环境层次上来分析语篇中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使得语言的分析更为全面。艾丽斯·沃克(1944-),非裔美籍,是黑人女性作家的代表,在当代美国文坛上颇具影响力。她的代表作《紫颜色》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描写了南方黑人女孩西莉如何从一个身心备受压迫,逆来顺受的女性成长蜕变为一个独立而自信的成熟女性。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成为当时的畅销读本,引起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也奠定了沃克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国内外学者对《紫颜色》的研究已汗牛充栋,但大多从生态主义和妇女主义视角来研究,鲜有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的分析。本研究试图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角度对《紫颜色》进行功能文体分析,揭示主人公西莉的蜕变过程,阐释小说的成长主题。本研究主要从元功能即概念、人际、语篇三个方面阐释小说的成长主题。为便于研究,笔者将主人公西莉的成长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压迫和顺从;觉醒和反抗;独立与成熟。首先,笔者运用概念功能中及物系统,对三个阶段的重要片段进行及物分析,揭示了西莉的觉醒和成长历程。其次,运用人际功能中人际评论语和情态反映不同阶段西莉的状态和她的心理发展过程。最后,本研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小说中重复的艺术,探讨重复是如何有效实现语篇连贯和揭示小说的成长主题。本研究通过对所选片段较为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女主人公西莉的成长之路,揭示了西莉如何摆脱父权制的压迫,一步步蜕变成勇敢,独立和自信的新女性。本研究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著名文学作品《紫颜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本研究为此部作品主题意义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本研究丰富了功能文体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功能语言学在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9月在济南举行[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3 陈兵;文体学的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本刊记者;;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中国开封举行[J];语言科学;2003年06期

5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论会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6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会讯[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7 本刊记者;;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开封召开[J];语言科学;2004年05期

8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学术研讨会开始征文[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首届文体学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集论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10 ;首届文体学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集论文[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超凡;;从古文文体分析角度看其英译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Paul Simpson;;文体学、英语语言和新创造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世生;文体学:语言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迈克尔·图兰 赵奎英;关于语言诗学与文体学的对谈[N];文艺报;2011年

3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4 钱志熙;古代文学教研要重视文体学[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斯敏 通讯员 吴青;不惧险远 勇开新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2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聪;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D];辽宁大学;2015年

2 胡莉明;论人物传记风格的传达[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小明;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逃离》中的前景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邱乐乐;文体学视野下的北魏造像记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5 朱晓珊;功能文体学视角下景点牌示解说词英译的描述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孙梦丽;文体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语音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林怡;大学英语主课文篇章文体分析及其教学意义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林小敏;从认知文体学视角探讨文学翻译—实例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9 王芳;“新文体”到“五四”时期报刊文体的嬗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茜亚;《亲爱的生活》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17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17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