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视域下的《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
本文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视域下的《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 出处:《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弗兰肯斯坦 怪物 精神分析学 人格 潜意识 自我防御
【摘要】: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是文学史上一部众所周知的小说,其在文学之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818年小说首次出版就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作品,使作者成功的走出了家庭和婚姻的阴影,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Frankenstein”一词也已经被收录在英语词汇中,意为“毁灭创造者自己的人”。小说讲述了一个痴迷于自然科学的青年如何与自己创造的怪物走向共同毁灭的故事。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之间特殊的人物关系,两者扭曲的性格,怪异的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变化,作者讳莫如深的创作意图,都为通过心理学研究来解读人物的性格命运提供了可行的空间和必要性。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了《弗兰肯斯坦》中主要人物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人物性格。通过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人格结构与人物悲剧之间的关系,体现健全人格对于和谐人生的重要性。借此,本文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指导下,分析了玛丽·雪莱对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鲜明形象的成功塑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主要由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构成。其中,人格心理学在文学领域被应用得最为广泛。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弗洛伊的理论分析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在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我,自我和超我代表着人心理的不同组成部分,他们相互作用相互牵制。自我处于被我和超我之间,对调整内心冲动和外来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自我经常困于满足本我欲望和顺从道德规则中。通过解读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本文分析了弗兰肯斯坦中的主要人物,揭露了人格和人物悲剧命运的关系。本文阐释了玛丽·雪莱塑造生动人物的原因。通过对《弗兰肯斯坦》小说人物塑造的解读,这篇论文详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在文学领域的作用,发掘了小说和心理学的联系。同时本文还试图人们喜欢恐怖小说的原因:阅读恐怖小说不仅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放松,而且恐怖小说可以反映人类内心的恐惧。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枫;郑霁鹏;;辩证法在《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J];名作欣赏;2007年14期
2 王伟丽;;溢满咖啡色调的《弗兰肯斯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熊海英;;心理需求指引下的毁灭之路——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悲惨命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骆谋贝;;科学与伦理的对立——《弗兰肯斯坦》矛盾解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5 黄小春;;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黄秀敏;;解读《弗兰肯斯坦》小说中的时代心理[J];芒种;2013年19期
7 陶明星,王慧;《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杨蓓;论在《弗兰肯斯坦》中作为浪漫主义他者形象的怪物[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海燕;《弗兰肯斯坦》的叙事策略[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郭方云;分裂的文本 虚构的权威——从《弗兰肯斯坦》看西方女性早期书写的双重叙事策略[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霍晓珊;;《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对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胡;把《弗兰肯斯坦》留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论《弗兰肯斯坦》中科学人的身份困惑与伦理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杜伟;《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心理历程[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娴;《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思想解读[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4 李贵琼;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琴玲;论《弗兰肯斯坦》的科学观[D];湘潭大学;2016年
6 徐常明;《弗兰肯斯坦》中的异化现象和他者身份[D];武汉轻工大学;2016年
7 朱思凡;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视域下的《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8 冯慧英;关于《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徐玉萍;《弗兰肯斯坦》中的复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叶凤;呼吁生态平衡——《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批评解读[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7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2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