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家谱传记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徽州家谱传记研究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纪传体问世以来,史传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所谓"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①迨至明清时期,徽州家谱编修正处于兴盛阶段,各宗族把家谱编修看作宗族的重要工作,其内容包括世系图表、祠堂、传记、科举、仕宦、墓图、艺文等,已成为了解宗族历史的重要文献。由于传记详实地记述了族人的生平经历与家庭生活状况,故传记成为家谱编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徽州家谱传记为研究对象,考察传记编修的原因、结构方式,分析家谱传记作者群体的类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家谱传记在人口史、区域人群以及民间历史文献方面上的史料价值,为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通过三部分对徽州家谱传记进行研究:首先,引言部分概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简回顾了学术界有关明清时期徽州家谱传记的研究概况。其次是正文部分,第一章通过对家谱传记资料的分析,阐述了徽州人编修家谱传记的原因,其一,徽州宗族社会为家谱传记编修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其二,徽州商业的兴盛以及商人为家谱传记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其三,徽州教育的开放性为家谱传记编修培养了许多传记作者。第二章分析了徽州家谱传记编修的分类与素材来源,从而得知家谱传记编修的体例与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徽州家谱传记作者的相关问题,分别对他们的类型和群体特征进行简要地概述,以此归纳出传记作者在家谱编修中所起到的作用。第四章通过对徽州家谱传记资料的分类整理,简要分析家谱传记资料中蕴含的史料价值,包括徽州人口史、区域人群、民间历史文献等三个方面。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阐明了家谱传记在徽州宗族文化传播与继承过程中的文献价值。尽管徽州家谱传记资料十分丰富,但是它所普遍存在的"隐恶扬善"等不足,也是我们在进行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此,只有充分地了解家谱传记编修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还原传主真实的生活状态,进而探究明清时期徽州人的处世原则与社会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48;K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兵;浅谈传记文学创作中的虚构[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2 郭久麟;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杜彩萍;传记文学个性化剖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第二届传记文学国际研讨会[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5 郭久麟;略谈传记文学的主题提炼[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九雨;第二届国际传记文学研讨会综述[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7 白志坚;试论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二)[J];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胡芳;浅谈传记文学中的虚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全展;世纪之交:中国传记文学的六大热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郭久麟;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3 孙德喜;;书信与传记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黄科安;王伟;;从知识者言说到大众化消费——中国传记文学的百年迂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5 李政;;赫梯书信与传记文学——浅析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致巴比伦国王卡达什曼-恩里尔二世的书信传记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谷辅林;周海波;;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10 刘虹蕴;;传记类文学作品著作权权属判断标准及侵权考量因素的认定——评析柳红诉吴晓波等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光荣;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勃兴[N];辽宁日报;2000年
2 南京大学 杨正润;传记是“中国文学里最不发达的一个部门”[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N];文艺报;2007年
4 张俊彪;传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高度[N];文艺报;2007年
5 唐岫敏;一部西方传记的传记[N];文艺报;2008年
6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全展;传记文学闯新路[N];人民日报;2010年
7 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通讯员 王云;北京石景山设立“中国传记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郑一奇(编审);传记文学的价值与出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全展;传记文学研究的“世纪之作”[N];文艺报;2011年
10 欧明俊;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吴海;清代的学术与传记[D];南京大学;2011年
3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凌云;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东生;论陈廷一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3年
2 向刚;《美丽心灵》(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敏;《永不妥协—玛格丽特·撒切尔生活录》(节选)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刘婷婷;论奈波斯传记思想的特征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惠敏;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探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陆婷;石楠传记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罗妙宝;认知整合理论指导下的传记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及方法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8 全淑连;亚历克斯·弗格森的《我的自传》汉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江贝贝;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于振涛;希腊罗马(从伊索克拉底到苏维托尼乌斯)传记文史特性考察—西方传记文史归属争议的缘起[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28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2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