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间孔子崇拜初探
本文关键词:唐代民间孔子崇拜初探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孔庙 民间孔子形象 儒家知识的传播 祭孔仪式
【摘要】:现当代学人否认庶民与孔庙的联系,认为孔庙祭拜回应的是公共性诉求,带有"国家宗教"的色彩。实际上,在中古时期,庶民曾赴地方孔庙祈求个人之福。北魏至唐妇人到孔庙求子,朝廷屡禁不止。中唐范阳县令赴孔庙行香求雨,灵验后夫子托梦,县令感梦而修孔庙,这段故事被记载于碑文中,被当地人识读、传播。咸通年间,居住在文庙附近的謇姓军校,由于平日恭谨侍奉孔子像,战时获得孔子护佑,最终赢得战功,仕途高升。这样将军功或仕途与孔子神力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庶民不仅赴孔庙祈祷个人之福,还传播着种种关于孔子"人外力量"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孔子能够送子、致雨、赢得战争,并根据侍奉情况而贻人祸福。这种神灵般的"人外力量"与官方推广的圣人形象是不同的。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同?从接触方式来思考,唐代庶民接触到孔子形象、孔庙建筑的方式主要有:儒家知识的民间流动、释道文本的塑造、谶纬故事的流传以及庶民观看祭孔仪式等。唐代官方统一对儒家知识勘定经义,并推动其传播,尤其是《孝经》及"孝"的观念。从敦煌写卷来看,民间流传的《孝经》不仅有官方认可的御注及郑注版,也有庶民私自做注的佚名版本以及相关的民间歌谣。庶民做注使用溢出历史的神话故事敷衍经义,这一艺术手法与佛教俗讲异曲同工;民间歌谣或将经义筛选、简化以便念诵,或根据曲调名将《孝经》直接编纂入歌。在这些歌谣中,《孝经》被视为与《老子》、《金刚》并列的三教入门经典,孔子成为了与如来并称的三教神灵。在敦煌童蒙写卷《孔子备问书》中,"孔子"所发问的、感兴趣的内容杂糅了佛教信仰、民间神灵等知识。这类写卷反映了敦煌庶民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知识结构中,孔子的形象从士子们的儒家宗师变成了关注佛道、神灵知识的博学混合式人物。唐代有儒、释、道三教朝堂辩论、互相诘难的惯例。在三教论衡的背景下,释道文本对孔子形象进行了主动塑造。释教将孔子视为"儒童菩萨",列入仙班。这一形象传播到日本,15世纪的日本佛教故事集仍流传着"孔子菩萨说"。在一些道教文本中,孔子是仲尼"真官",有自己的驻地,能够接受召唤帮助唐代士子修习六经,甚至管教士子的逾矩行为。东汉以来的谶纬故事将孔子神化,自诞生起孔子就与祥瑞联系在一起,受天命而作《春秋》。六朝时,民间有"伪道士"自抬身价,将自己附会到孔子诞生的神话中去,"凡人闻之,皆信其言"。庶民并无儒家经典作为认知基础,形成了这种"伪道士"假借孔子的祥瑞、神力而制造"权威"的土壤。上述儒家知识、释道文本、谶纬故事向民间传播的过程,也是其对庶民的孔子认知产生影响的过程。除此之外,庶民还被要求观看祭孔仪式。可见的碑文中,地方官多邀请百姓观看仪式。碑文称"礼乐化民",其实是一种典范表述,实际效果确实如此吗?实际上,唐代地方祭孔实践并非严格遵守儒家经典。与其他民间信仰的仪式相似,地方祭孔使用偶像崇拜;以塑像在上、.器皿在下的方式供奉孔子像,甚至也有用香的记载;仪式的最后,主祭者通过焚烧祝版以与神灵沟通,这与斋醮仪式异曲同工。总结来说,从仪式的结构、动作的次序来看,祭孔与其他民间信仰的仪式都是相似的,进一步,它为观众所营造的视觉、听觉、嗅觉的体验与这些仪式的体验也是类似的。借用认知哲学的"图式"理论,这种相近很可能影响观众对于祭孔仪式神祠色彩的感知。宋以后,虽然朝廷禁止百姓私自祭拜孔庙,但庶民对孔庙、孔子的神灵认知并未因此湮灭。实际上,诏令将庶民驱赶出孔庙,确实造成一种区隔,但对庶民来说,这一区隔并非"神"与"圣"的区别,而是"拜神者"的身份被限制——孔庙成为只有"衣冠礼乐之士"才能"拜神"的场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222;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埙;八十年前的祭孔歌[J];贵阳文史;2002年04期
2 张述;;戏子祭孔子[J];上海戏剧;2005年06期
3 喻意志;章瑜;;浏阳祭孔音乐初探[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王鑫;;浅论祭孔礼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8期
5 孙雪坤;;哈尔滨文庙祭孔研究[J];学理论;2012年07期
6 张凤文;;浅析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J];学理论;2012年24期
7 李洋;祭孔音乐在大理地区的传播与衍变[J];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06期
8 赵士林;;“祭孔”的忧思[J];粤海风;2005年06期
9 张分田;刘方玲;;祭孔与清初帝王道统形象之链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种荷;;韩国与日本的祭孔活动[J];世界博览(看中国);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发恩;;祭孔与教育[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识浅;;祭孔[A];让世界绿起来[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攻;明年祭孔主题:和谐亚洲[N];西部时报;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 黄小慧;今朝祭孔 意在招商?[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3 张迪欧(北京);祭孔文化秀 又一件皇帝的新衣[N];深圳商报;2012年
4 李开周(开封);有关祭孔的四种说法都欠扁[N];深圳商报;2012年
5 王卫东;由祭孔大典想到的[N];检察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李啸;走出庙堂 今人祭孔[N];衢州日报;2014年
7 姚宏昌;“祭孔与尊师”及其现代意义[N];衢州日报;2014年
8 邹鑫;北京孔庙的祭孔典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江芸涵;成都师生“祭孔”[N];四川日报;2007年
10 张从华;2008’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北京会馆圣贤祭祀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何秀丽;曲阜祭孔大典传统的传承与发明[D];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
3 李立;观舞澄心,识礼明仁—曲阜祭孔仪式舞蹈形态研究与文化释义[D];燕山大学;2016年
4 罗蕊;唐代民间孔子崇拜初探[D];山东大学;2017年
5 梁虎;复活的仪式——大理诺邓白族村现代祭礼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0年
6 章瑜;浏阳祭孔音乐探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晓萍;明代祭孔服饰形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8 马晓伟;寓教于乐—景东文庙祭孔仪式的审美与教化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尹君;中国古代祭孔雅乐的发展概况及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欧阳书婷;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乐史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1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5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