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之间:1800-1949年安徽地震灾害与社会应对
本文关键词:传统与现代之间:1800-1949年安徽地震灾害与社会应对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环境 地震救济 防震减震 社会应对 近代化
【摘要】:1800-1949年安徽频发各种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也进入了相对活跃期,这给当时安徽民众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加之地震预报和控制仍是当今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历史地震史料中找出安徽地震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安徽地震频发的诸多因素和原因,以及总结安徽民众成功的抗震防震经验,从而为当今安徽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服务。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安徽地理环境对安徽地震的影响,同时简要的概括了1800-1949年安徽地震的有关灾情,并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视角分析了安徽地震发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在前期梳理的1800-1949年安徽地震史料长编的基础上,分析150年内安徽地震的时间、空间以及纵横向比较特点,进而得出安徽地震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第三部分论述的是安徽地震造成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加以阐述。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从多角度分析了安徽地震的救济工作和防震减震工作。从安徽地震的救济工作来看:阐述了传统和现代救灾机制的不同,清朝中晚期是传统救灾机制的式微期,救灾缺乏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民国时期现代救灾机制面临多重困境,政府救灾困难重重,民间救灾力量逐渐兴起。从安徽防震减震工作看:处于转型期的安徽更加注重地质地震的研究、地震观测仪器的运用、地震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地震人才的选拔,同时更加关注现实,以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为首要责任,诸多的努力提高了安徽地震的抗震防震水平。
[Abstract]:From 1800-1949, various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also entered a relatively active period, which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nd casualties to Anhui people at that tim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additi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control is still one of the worldwide scientific problems.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us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Anhui earthquake from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analyze many factors and reasons of Anhui earthquake frequent occurrence, and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arthquake prevention experience of Anhui people.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Anhui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Anhui earthquake. 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1800-1949 Anhui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The causes of Anhui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erspectives. The second part is based on the long compilation of Anhui earthquake historical data from 1800-194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pace and vertical and lateral comparison of Anhui earthquake within 150 years are analyzed,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Anhui earthquake are obtained. The third part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Anhui earthquake. Mainly fro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to elaborate. 4th is the focus of the full tex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lief work and earthquake mitigation work of Anhui earthquake from many angles. From the relief work of Anhui earthquake, it expou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disaster relief mechanism.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was the decline of the traditional disaster relief mechanism, and the disaster relief lacked the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dern disaster relief mechanism faced many difficulties, the government disaster relief difficulties, folk disaster relief forces gradually rise. From Anhui earthquake mitigation work: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Anhui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earthquakes. The use of seismic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the improvement of seismic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selection of earthquake talents,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seismic standards a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Many efforts have raised the level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in Anhui.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K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谋贵;;安徽崛起 迫切需要制度创新[J];安徽科技;2006年02期
2 潘勇;;自主创新驱动安徽转型崛起——万钢出席部省工作会商会议暨考察安徽自主创新工作纪实[J];安徽科技;2011年05期
3 赵营波;运用科学技术开发安徽经济潜力的途径[J];科研管理;1986年02期
4 海元;;安徽:走安徽特色的崛起之路[J];华东科技;2006年08期
5 韩冰;;提高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黎伟 ,鞠丽;中部崛起看安徽——走进中部“民营经济与中部崛起”系列报道安徽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02期
7 叶静;对安徽产业竞争力的客观分析与展望[J];安徽科技;2004年05期
8 蒋长流;代军;;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依法推进科技创新 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J];安徽科技;2013年05期
10 谢培秀;建设生态安徽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安徽科技;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效昭;;寻求发展安徽经济之策的几点理性思考[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傲兰;;安徽应强化实施大开放战略[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蒋云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安徽经济的崛起[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红兵;;安徽:经济塌陷到崛起的路径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武云亮;刘坤;;现代服务业拉动安徽经济增长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赵良庆;;安徽经济结构调整若干问题探讨[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加快安徽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洪永平;;提高安徽历史文化影响力的思考[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朱云鹃;;安徽区位经济优势分析[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平;;要把发展作为我省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代序言)——在“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过劲松 本报记者 姚自琦;安徽经济为何能逆势上扬?[N];安徽经济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琴;县域经济助力安徽经济稳增长[N];安徽经济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着力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N];安徽日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耀;评《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论丛》[N];安徽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高卫民;谁在支撑安徽经济稳增长?[N];安徽经济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广鑫业;前三季度安徽经济运行中部领先[N];安徽经济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广鑫业;解析安徽经济“喜”与“忧”[N];安徽经济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琴 实习生 胡月;安徽经济转型成效继续显现[N];安徽经济报;2014年
9 省经济研究院 胡再生 夏兴萍 王娟;安徽经济稳增长的对策建议[N];安徽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琴;透视“新常态”下的安徽经济[N];安徽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建;铁路与近代安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912-1937)[D];苏州大学;2013年
2 刘海涛;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8-1938)[D];苏州大学;2015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印萍;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2 吴慧勤;安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3 赵金阁;安徽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4 刘旭姣;传播学视野下安徽地域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孔军;近代安徽矿业地理初探(1840-1945)[D];安徽大学;2016年
6 杜飞升;安徽上市公司CFO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刘梦琴;安徽竹枝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莹;安徽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文坤;“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吴康林;传统与现代之间:1800-1949年安徽地震灾害与社会应对[D];安徽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399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9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