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梭罗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0 20:51
【摘要】: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Thoreau,1817-1862)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在西方社会,他被誉为19世纪美国历史上"第一自然阐释者"、"第一位环境主义圣徒"。梭罗短暂的一生留下许多描写自然的散文作品,如《瓦尔登湖》、《缅因森林》以及大量的日记。这些作品诗意盎然、科学严谨、玄远深邃,但由于作品中所蕴藏的美学意蕴以及哲学思想等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因而在他有生之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人们对梭罗及其作品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和提高的过程,梭罗亲近大自然的荒野实践和他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在美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梭罗自然思想的热潮,"绿色梭罗"的形象逐渐复活,梭罗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自然观与生态思想被视为美国环境意识之滥觞。1990年代中期以降,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开始在中国兴起。这种将生态学和美学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美学理论形态一经出现,立即成为国内美学研究的显学与新的热点。生态美学颠覆过去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观,并将传统的美学观照扩延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状态的层面。作为当今世界范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新型哲学应对,无疑,生态美学同样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梭罗及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与全新视角,也将开辟一个全新的境界。近年来,国内对梭罗的生态批评大多集中在《瓦尔登湖》,其他作品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而从生态美学视角研究梭罗的论文数量很少,对梭罗作品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的成果更是寥若晨星。本论文涵盖了梭罗一生中一些主要的散文作品《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野果》、《秋色》、《散步》、《走向瓦楚塞特山》以及《梭罗日记》,采用文本细读等方式,通过发掘梭罗作品的生态美学意蕴,以丰富梭罗生态思想研究,探索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同时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文化参照和理论启示。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生态美学概述,介绍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原则、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认识突破及意义等。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运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研究思路,分别按照生态美学审美观照的三个维度展开论述。第二章探讨梭罗散文中的自然生态,从自然的大美存在、自然意象之美、互补共生的和合之美三方面立论;第三章剖析梭罗散文中的社会生态,从遁世与入世,冲突与权衡等矛盾方面着手分析;第四章探究梭罗散文中的精神生态,从人生得失、升华与救赎、本真与澄明等问题深入探寻,进而从生态美学方法论上解析了梭罗追求终极真理的独特的现象学方式。结语之处指出,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研究梭罗散文,有助于更好地发掘作品所蕴含的文学、生态学等审美意蕴,对于提升个人精神修养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并提出梭罗亲和真理的天性与知行合一特质的有机结合是贯通梭罗散文生态美学解读的一根隐在红线;认为在我国深具生态审美意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生态美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将获得巨大的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小松;;梭罗的阅读和梭罗的生活[J];博览群书;2003年12期

2 王光林;;美国的梭罗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4 王焱;;六十年回眸:梭罗在中国大陆的接受[J];阅江学刊;2011年05期

5 刘略昌;;梭罗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1926~1949[J];中国出版;2011年22期

6 马慧元;;有趣的梭罗[J];书城;2012年03期

7 方寸;;和平友谊在梭罗河畔[J];世界知识;1954年09期

8 杜拉;梭罗平原(油画)[J];美术;1961年06期

9 陈杰;浅析梭罗的文风观[J];当代文坛;1999年02期

10 屈毅博;;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J];芒种;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世芬;;梭罗的生态观及现代美国人对环境的关注[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梭罗在通信中谈论什么[N];文汇报;2013年

2 李丽民;梭罗代表的是一种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何山石;与梭罗同赴孤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史国强;梭罗的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07年

5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8年

6 刘晓丹邋史国强;湖水依然清澈[N];辽宁日报;2007年

7 张凭 沈德信;如何看待梭罗的“警句”[N];吉林日报;2002年

8 ;梭罗: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泰山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张鹏;《野果》:追寻恬淡的野趣[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苏幕遮;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N];西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2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松;亨利·大卫·梭罗的双重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粟孝君;论梭罗的文明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莉;梭罗的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莹;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吴沙沙;寓言形象的感应、共振、差异[D];集美大学;2012年

6 陈艳君;绿色的呼唤:梭罗生态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吴博;诗意地栖居[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8 李美莲;梭罗生态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璐夷;梭罗弓用孔孟语录所揭示的个体主义精神[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刘四清;论梭罗的实践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73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473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