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8 13:27
【摘要】:鄂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髹漆技艺是该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代表。它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具有原发性,带有强烈民族与地域色彩,植根于民间生产生活的艺术形态。它内蕴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也是该地区古老文化的一个缩影。鄂西南地区髹漆技艺隶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现代化节奏的加快使工业机器生产的实用器具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民间手制工艺品,传统髹漆技艺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同时,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髹漆技艺受到商品化的影响,在传统与当代的选择中迎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的转型逐渐拉大了机器与手工生产的差异,拉开了现代与传统文化时空的距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促使传统髹漆技艺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其形与色以及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形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全球化背景下,确认“自我”身份,恢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属于本民族的审美体系成为人们追求之所在。在传统髹漆技艺的传承变迁中,从实用到审美功能的转变,再到农耕文明向科技文明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鄂西南传统髹漆技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恢复民族自信和推动文化自觉的再次形成。总之,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是时代变化和社会演进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合力所致。在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传统髹漆技艺的精髓——“手工性”和“漆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较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为我们民族的漆文化复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对当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527
本文编号:2577519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界望;;大匠与漆时代[J];中国生漆;2016年03期
2 长北;;明清琴书所记髹琴工艺[J];中国生漆;2016年03期
3 韩延兵;;《中国漆艺美术史》体例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15年03期
4 孙鑫;;漆艺传统与现代[J];设计;2014年09期
5 李玫;;扬州现代漆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前景[J];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12期
6 张传寿;;“非遗”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人保护[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3年00期
7 郭小一;;中国漆艺走出低迷现状的必由之路——当代漆文化技术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生漆;2011年02期
8 Sone Simatrang;Wichan Eiadthong;;Today and Yesterday for Lacquerware art and industry in Thailand[J];中国生漆;2010年02期
9 冯茂辉;;材料、技法、创新——论现代漆画艺术[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10 张飞龙;;中国髹漆工艺溯源[J];中国生漆;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晖;土家族民间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77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57751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