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味觉形容词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中味觉形容词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味觉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本能,是食物在口腔内刺激味觉系统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因此即使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味觉表达形式。自古以来,韩国和中国在地理、历史、文化方面联系密切,在味觉表达形式方面更是存在很多共同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味觉词不只局限于表达味觉感受,还常被用于表示嗅觉、视觉、触觉、听觉及抽象心理感受。味觉词的这种词义转移现象主要通过比喻机制,即隐喻化和换喻化过程实现。由于语言之间存在表现方式差异、文化差异、认知差异等原因,韩中两国味觉词在隐喻化及换喻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点。因此通过研究味觉词可以挖掘韩中两国语言的固有特征,还可以加深对两国人民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体系的理解。味觉词中味觉形容词形态、意义较为复杂,且使用频度最高。因此本文将“酸、甜、苦、辣、咸”五味设定为基本味觉词。主要从单词构词形态和词义两方面着手,对韩语‘(?)’类和汉语“酸、甜、苦、辣、咸”类味觉形容词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异同点,并阐明原因。汉语中“麻”也是一种常见的味觉形容词,然而韩语中却没有这种味道。虽然韩语“(?)”可以翻译成“麻”,但表示的不是味觉,而是痛觉。对“麻味”的不同认识体现出了韩中两国味觉形容词各自的特征,因此本文也将韩语“(?)斟”和汉语“麻”类形容词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将韩语“(?)”类和汉语“麻”类形容词进行对比研究,并揭示了汉语中存在“麻味”,韩语中没有“麻味”的原因。第二,从形态和词义两方面对韩中味觉形容词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第三,找出了韩中味觉形容词的异同点,并从语言学角度、文化角度、认知角度阐明其原因。
【关键词】:味觉形容词 形态 意义 比喻机制 韩中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55;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摘要6-8
- 目录8-9
- 中文目录9-10
- 正文1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件64-65
- 个人简历65
- 发表的学术论文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一双;;中韩味觉词对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2 李金兰;味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3 王远坤;饮食之味觉及其美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张韶岩;日汉语基本味觉词引申义之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5 陈福辉;关于汉日语言中的味觉和口感词[J];日语知识;1996年02期
6 伍铁平;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一诚;中韩感觉形容词的形态及语义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朴敏浚(MinJun Park);基于知识本体的中韩味觉词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刘颖;韩中味觉形容词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3 李秋月;汉韩基本味觉词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梁惠正;中韩味觉形容词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丁慧;味觉形容词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属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婷;认知视角下汉英基本味觉词的多义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银平;英汉味觉范畴隐喻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韩中味觉形容词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6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