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探微
发布时间:2020-11-15 06:37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各类事物之间,逐渐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这预示着一个公共性时代的来临。我们身处于这个潮流,公共性的哲学与哲学的公共性都显得格外珍贵。李瑞环哲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其回应时代问题,彰显时代特色。探究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意蕴,有助于更好地发掘它的时代内蕴、彰显理论意义,同时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新视域。理解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必须首先明确公共性之内涵和李瑞环哲学思想之要义。有关“公共性”,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不同的回答,但差异中有共识,一般认为公共性包括主体之间共处、共同、共有、共享、共创的关系。李瑞环哲学思想之要义包括:务实求理的基本原则,辩证为事的思维方法,稳定协调改革的思想主题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任何事物都是条件性的存在,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也不例外。中国传统“和”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精神、当代哲学研究主题的公共转向,是李瑞环哲学思想公共性的理论之根。时代主题的变化、社会的深刻转型以及李瑞环个人的公共情怀,则构成其公共性思想的实践根基。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理论与实践的冲击下,李瑞环哲学思想之公共性不断凸显。务实求理实践观中,务实的根本要求和求理的基本过程彰显公共性逻辑。学用结合的哲学观,突显知识公共性和大众化的目的性。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美美与共的文化交往、精神物质并举的文化建设,说明了兼容并蓄文化观的公共理路。而为了人民、人民共建、人民共享的群众观,说明其价值诉求的公共性。当今社会,公共性的边界不断拓宽,公共性效应不断放大,社会公共性问题不断增加,公共性重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历史大舞台中,愈发显示出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旨趣,其于理论层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于实践层面提供了超越现实困境的新思路,而且有助于重塑公共精神,开辟理解“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B2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论文研究方法
2.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公共性概况
(一)公共性内涵
(二)公共性的样态
(三)哲学必须关注公共性
第二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之要义
(一)基本原则:务实求理
1.务实为本 实干为荣
2.实事求是 求真达理
3.理统于实 知行合一
(二)活的灵魂:辩证为事
1.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
2.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三)主题思想:稳定发展改革
1.稳定
2.发展
3.改革
(四)核心价值:人民至上
1.“一切为了人民”的最高准则
2.“时刻关心群众生活”的立足点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制胜法宝
第三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之源
(一)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公共意蕴
2.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精神
3.哲学研究主题的公共转向
(二)实践基础
1.时代回应
2.个人情怀
第四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体现
(一)“务实求理实践观”的公共逻辑
1.务实的出发点
2.求理的辩证法
(二)“学用结合哲学观”的公共意蕴
1.求真务实的哲学态度
2.“用中学”的哲学方法
(三)“兼容并蓄文化观”的公共旨趣
1. 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
2.美美与共的文化交往
(四)“务实为民群众观”的公共诉求
1.“为了人民”
2.“人民共建”
3.“人民共享”
第五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意义
(一)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二)提供超越现实困境的新思路
(三)开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4460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B2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论文研究方法
2.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公共性概况
(一)公共性内涵
(二)公共性的样态
(三)哲学必须关注公共性
第二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之要义
(一)基本原则:务实求理
1.务实为本 实干为荣
2.实事求是 求真达理
3.理统于实 知行合一
(二)活的灵魂:辩证为事
1.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
2.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三)主题思想:稳定发展改革
1.稳定
2.发展
3.改革
(四)核心价值:人民至上
1.“一切为了人民”的最高准则
2.“时刻关心群众生活”的立足点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制胜法宝
第三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之源
(一)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公共意蕴
2.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精神
3.哲学研究主题的公共转向
(二)实践基础
1.时代回应
2.个人情怀
第四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体现
(一)“务实求理实践观”的公共逻辑
1.务实的出发点
2.求理的辩证法
(二)“学用结合哲学观”的公共意蕴
1.求真务实的哲学态度
2.“用中学”的哲学方法
(三)“兼容并蓄文化观”的公共旨趣
1. 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
2.美美与共的文化交往
(四)“务实为民群众观”的公共诉求
1.“为了人民”
2.“人民共建”
3.“人民共享”
第五章 李瑞环哲学思想的公共性意义
(一)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二)提供超越现实困境的新思路
(三)开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显信;罗馨;;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结构与构建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6年03期
2 贾英健;;公共性的出场与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当代视域[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任立刚;;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研究与反思[J];哲学动态;2008年06期
4 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的诠释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衣俊卿;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之一实践哲学(笔谈) 实践哲学:超越与升华[J];求是学刊;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884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8446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