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著作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19:50
自蔡仲德先生建立“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至今,中国音乐美学史学术成果丰硕,但随着新发现的考古文物以及交叉学科的视野等,过去看待“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笔者针对中国音乐美学史专著这一领域去观察,发现除了影响力较广的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外,还有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以及龚妮丽《中国音乐美学史》这两部专著,然而这三部著作的影响力却相差甚远。这样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意味着后两部专著毫无价值,而是因为一些非学术思想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著作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如蔡仲德以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修海林以音乐美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在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第二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著作中的理论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如蔡仲德“人本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修海林“乐本体”(音乐美的实践)的理论体系,蔡仲德的研究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而修海林的研究是一种形而下的实践研究,龚妮丽的研究即在于结合前两位作者的研究进行思想融合与延续;第三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著作中的“三观”进行了比较研究,如蔡仲德“抑儒扬道”的历史观,...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乐”字形演变图①修海林认为,谈论“美的问题”必然离不开实践,说到底美学的理论,最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理论体系话语构建需要明确认识并切实解决的问题[J]. 杨善武. 音乐研究. 2019(04)
[2]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观念问题[J]. 任方冰. 音乐研究. 2018(01)
[3]中國音樂文獻學的學科定位及其分類體系探論[J]. 黄敏學. 历史文献研究. 2015(02)
[4]“走出”蔡仲德与“重审”中国音乐美学史[J]. 黄宗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4)
[5]蔡仲德先生《中国音乐美学史》再读札记[J]. 程乾. 音乐研究. 2014(02)
[6]新时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观念的更新与实践[J]. 冯长春. 人民音乐. 2009(06)
[7]对茅原《仲德周年祭》一文中有关《声无哀乐论》研究评价的答复[J]. 修海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04)
[8]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对象的思考[J]. 修海林. 音乐研究. 2003(04)
[9]“乐”作为文化行为方式的存在——答刘再生《〈声无哀乐论〉今译》“编者按”兼及今译的概念理解问题[J]. 修海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02)
[10]反映论还是主体论?——从音乐本质的论争说到中国音乐的出路[J]. 蔡仲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 李姝.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音乐美学的史学视野[D]. 李欣忱.西安音乐学院 2017
[2]蔡仲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D]. 张向东.西安音乐学院 2013
[3]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D]. 孔续茜.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D]. 贺林林.西安音乐学院 2011
[5]两种目的论与两种礼乐观[D]. 张俊杰.西安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015276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乐”字形演变图①修海林认为,谈论“美的问题”必然离不开实践,说到底美学的理论,最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理论体系话语构建需要明确认识并切实解决的问题[J]. 杨善武. 音乐研究. 2019(04)
[2]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观念问题[J]. 任方冰. 音乐研究. 2018(01)
[3]中國音樂文獻學的學科定位及其分類體系探論[J]. 黄敏學. 历史文献研究. 2015(02)
[4]“走出”蔡仲德与“重审”中国音乐美学史[J]. 黄宗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4)
[5]蔡仲德先生《中国音乐美学史》再读札记[J]. 程乾. 音乐研究. 2014(02)
[6]新时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观念的更新与实践[J]. 冯长春. 人民音乐. 2009(06)
[7]对茅原《仲德周年祭》一文中有关《声无哀乐论》研究评价的答复[J]. 修海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04)
[8]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对象的思考[J]. 修海林. 音乐研究. 2003(04)
[9]“乐”作为文化行为方式的存在——答刘再生《〈声无哀乐论〉今译》“编者按”兼及今译的概念理解问题[J]. 修海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02)
[10]反映论还是主体论?——从音乐本质的论争说到中国音乐的出路[J]. 蔡仲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 李姝.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音乐美学的史学视野[D]. 李欣忱.西安音乐学院 2017
[2]蔡仲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D]. 张向东.西安音乐学院 2013
[3]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D]. 孔续茜.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D]. 贺林林.西安音乐学院 2011
[5]两种目的论与两种礼乐观[D]. 张俊杰.西安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015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1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