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博物馆的美国儿童中国文化元素兴趣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2 10:3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汉语的地位也随之日渐提升。在美国,儿童群体成为了汉语学习的新生力量之一。低龄儿童群体往往是通过中国动画、美食、国宝熊猫、灯笼等中国文化产物对学习汉语产生浓厚兴趣的。美国圣路易斯市儿童博物馆中国展馆于2019年2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馆内中国文化元素相关展品众多,因此本文以该馆中国展馆参观儿童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文化元素和体验式儿童博物馆等问题的研究,编制了儿童兴趣观察表和访谈计划,调查美国儿童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兴趣,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明确中国文化元素的定义、种类、分类以及体验式博物馆的特点等问题;然后,观察中国展馆内儿童访客在不同中国文化元素展品前停留时间以了解儿童的兴趣;并对相关儿童进行深入访谈;最后对观察结果及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了解美国儿童中国文化元素的兴趣所在。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大成殿展区示图??
HH??图3-2大熊描保护区示图??3.学校??这里则体现出中国人对学习的专注和团结瓦助精神,学校墙赌上灿满丫中英??文双语的孔子语录,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最受美国儿童欢迎的一个活动??莫过于写毛笔字了,博物馆准备了特殊材质的画纸,儿童用毛笔沾水在纸上写字,??在很短时间内,画纸就会自动变干,十分节约环保,在桌面上,展馆贴着到十??的汉字示例,儿童可以照着仿写,完成后都会有十足的成就感,这让儿竜知道中??文不难学,只要你认真,汉字也是很简单的;在学校的另-角,展馆扑辟了教师??节的活动,儿童可以为教师做一朵彩色的纸花,或者%-张感谢贺k,以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与尊敬;还有中国的七巧板拼图,展馆将七巧板马I?:生肖联系??起来,让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中w生肖的魅力;’7:校里还有汉配对游戏,??屏幕上会展示一些象形字如“日、月、山、水、火”等汉字及它们的相关图片,??儿童可以先学习一遍,然后开始游戏,将汉字与图片相匹配;学校内还展示了中??国_旗、中国地图、中国小学儿童课本等,丰富多彩,让儿童玩得不亦乐乎。??21??
图3-3学校展区示图??4.弄堂??这种上海和江浙地区特冇的民居形式吸引了不少游客。所谓“弄堂”,是由??连排的石库门建筑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人往昔的居??住生活中离不开弄堂,多少年来,大多数上海人就是穿梭在这些狭窄而悠长的弄??堂里,度过了他们漫长的人生,并且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在弄??堂门口有一辆明黄色的踏板摩托车,速度、油量等仪表盘十分逼真,还有打火、??加速、喇叭等按钮,和真的摩托车几乎完全一样。这也是儿童最喜欢的布景之一,??他们争前恐后的要试试骑上摩托车,仿佛自己穿梭在弄堂之中。??_??丨!1綱??图3-4弄堂展区示图??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馆展示系统中的应用[J]. 张娟. 建筑与文化. 2019(10)
[2]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J]. 郝胜,来思渊. 艺术评鉴. 2019(17)
[3]中国元素在海报中的运用——以黄海的创意海报为例[J]. 周潇斐,陈创. 艺术科技. 2019(09)
[4]我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J]. 王凡.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5]沉浸在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运用及认知效果探析[J]. 王思怡. 博物院. 2018(04)
[6]新媒体视域下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影响研究[J]. 原艺,田力. 福建茶叶. 2018(05)
[7]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中国民族音乐国际化传播研究[J]. 闫晓松. 大连大学学报. 2018(02)
[8]儿童博物馆核心教育理念[J]. 张旎.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04)
[9]“中国元素”的体系构成及相关问题[J]. 马衍明.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5(05)
[10]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学习兴趣度的调查研究——以韩国、日本、俄罗斯留学生为例[J]. 朱俊华. 继续教育. 2015(05)
博士论文
[1]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 谢玲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饮食文化博物馆的初步研究[D]. 李心宇.吉林大学 2019
[2]儿童博物馆叙事性体验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 李苑.华东理工大学 2019
[3]儿童博物馆互动区设计研究与实践[D]. 田佳敏.河北科技大学 2018
[4]“他者”视域下美剧对中国元素呈现研究[D]. 武凯瑄.吉林大学 2018
[5]海外中学中国文化教学及活动的实践与设计[D]. 杨晶.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小学课堂知识文化教学研究[D]. 吴冬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7]论《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的运用[D]. 王晶怡.南京师范大学 2012
[8]中外儿童博物馆对比研究[D]. 韩雪.辽宁大学 2011
[9]体验在博物馆学习中的意义及其实现[D]. 乐俏俏.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6980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大成殿展区示图??
HH??图3-2大熊描保护区示图??3.学校??这里则体现出中国人对学习的专注和团结瓦助精神,学校墙赌上灿满丫中英??文双语的孔子语录,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最受美国儿童欢迎的一个活动??莫过于写毛笔字了,博物馆准备了特殊材质的画纸,儿童用毛笔沾水在纸上写字,??在很短时间内,画纸就会自动变干,十分节约环保,在桌面上,展馆贴着到十??的汉字示例,儿童可以照着仿写,完成后都会有十足的成就感,这让儿竜知道中??文不难学,只要你认真,汉字也是很简单的;在学校的另-角,展馆扑辟了教师??节的活动,儿童可以为教师做一朵彩色的纸花,或者%-张感谢贺k,以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与尊敬;还有中国的七巧板拼图,展馆将七巧板马I?:生肖联系??起来,让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中w生肖的魅力;’7:校里还有汉配对游戏,??屏幕上会展示一些象形字如“日、月、山、水、火”等汉字及它们的相关图片,??儿童可以先学习一遍,然后开始游戏,将汉字与图片相匹配;学校内还展示了中??国_旗、中国地图、中国小学儿童课本等,丰富多彩,让儿童玩得不亦乐乎。??21??
图3-3学校展区示图??4.弄堂??这种上海和江浙地区特冇的民居形式吸引了不少游客。所谓“弄堂”,是由??连排的石库门建筑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人往昔的居??住生活中离不开弄堂,多少年来,大多数上海人就是穿梭在这些狭窄而悠长的弄??堂里,度过了他们漫长的人生,并且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在弄??堂门口有一辆明黄色的踏板摩托车,速度、油量等仪表盘十分逼真,还有打火、??加速、喇叭等按钮,和真的摩托车几乎完全一样。这也是儿童最喜欢的布景之一,??他们争前恐后的要试试骑上摩托车,仿佛自己穿梭在弄堂之中。??_??丨!1綱??图3-4弄堂展区示图??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馆展示系统中的应用[J]. 张娟. 建筑与文化. 2019(10)
[2]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J]. 郝胜,来思渊. 艺术评鉴. 2019(17)
[3]中国元素在海报中的运用——以黄海的创意海报为例[J]. 周潇斐,陈创. 艺术科技. 2019(09)
[4]我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J]. 王凡.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5]沉浸在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运用及认知效果探析[J]. 王思怡. 博物院. 2018(04)
[6]新媒体视域下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影响研究[J]. 原艺,田力. 福建茶叶. 2018(05)
[7]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中国民族音乐国际化传播研究[J]. 闫晓松. 大连大学学报. 2018(02)
[8]儿童博物馆核心教育理念[J]. 张旎.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04)
[9]“中国元素”的体系构成及相关问题[J]. 马衍明.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5(05)
[10]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学习兴趣度的调查研究——以韩国、日本、俄罗斯留学生为例[J]. 朱俊华. 继续教育. 2015(05)
博士论文
[1]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 谢玲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饮食文化博物馆的初步研究[D]. 李心宇.吉林大学 2019
[2]儿童博物馆叙事性体验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 李苑.华东理工大学 2019
[3]儿童博物馆互动区设计研究与实践[D]. 田佳敏.河北科技大学 2018
[4]“他者”视域下美剧对中国元素呈现研究[D]. 武凯瑄.吉林大学 2018
[5]海外中学中国文化教学及活动的实践与设计[D]. 杨晶.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小学课堂知识文化教学研究[D]. 吴冬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7]论《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的运用[D]. 王晶怡.南京师范大学 2012
[8]中外儿童博物馆对比研究[D]. 韩雪.辽宁大学 2011
[9]体验在博物馆学习中的意义及其实现[D]. 乐俏俏.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6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9698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