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月报》的文体探索与晚清书面语变革(1875—1881)
发布时间:2021-11-03 00:57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着力从传教士相关文献的角度来探讨近现代语言文字与文学中的异域资源。这些研究更有利于厘清白话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也有利于加深当前对现代白话文复杂形成过程的认识。传教士报刊文体也成为研究晚清书面语变革的重要对象,综合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多数研究多集中于概览和梳理,对于个案的研究尚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笔者发现《小孩月报》这份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的儿童期刊在晚清中文报刊中率先开启了运用官话作为报刊主要文体的尝试,因此,本论文以《小孩月报》这份杂志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刊物的文体探索以及在晚清以降的书面语变革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论文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并对本文使用的“文体”的概念作了界定。第一章对《小孩月报》在晚清传教士中文报刊文体变革的背景中进行具体定位。第二章分析《小孩月报》的通俗性需求,探讨传教士将书面语贴近通行口语即官话的尝试,呈现该杂志对于官话的运用情况与其文体的过渡特征。首先展现19世纪中后期传教士对官话的讨论和学习的脉络,呈现报刊文体新变的背景;其次,将这份杂志的前两期《小孩月报志异》与第三期作对比,考...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一章 晚清传教士中文报刊文体变革中的《小孩月报》
第一节 19世纪传教士的中文报刊实践概述
第二节 《小孩月报》的编辑理念与“文字传教”的策略性转向
第三节 “杂志”定位与文学专栏的设置
第二章 报刊文体的通俗性需求:以“官语”“浅文”行文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传教士的“官话”讨论与报刊文体新变
第二节 《小孩月报志异》与官话行文的初貌
第三节 《天路历程摘要》连载:对宾为霖官话译本的改写
第四节 杂糅文体与官话行文的困境
第三章 “言文一致”的追求:官话书面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欧化特征:新词与新语法结构的创造
第二节 赞美诗译本:汉语诗歌的新形式
第三节 寓言故事栏目:增强官话书面语的表现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孩月报》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文言和白话[J]. 蒋绍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2]施约瑟官话译经实践的新文学意义[J]. 凤媛. 文学评论. 2019(02)
[3]杂合性、叙事性与翻译——《翻译与语言杂合:世界观的建构》评介[J]. 文永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1)
[4]欧化白话与中国现代民族共同语的开始:以圣经官话译本为中心的思想解读[J].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16(06)
[5]近代传教士与西方期刊概念的中国化[J]. 叶建. 现代出版. 2015(04)
[6]“体”:从文化到文论[J]. 姚爱斌. 学术论坛. 2014(07)
[7]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与中文近代媒体的变革[J]. 袁进. 社会科学. 2014(01)
[8]清代新教赞美诗集的编译(1818-1911)[J]. 赵庆文. 宗教学研究. 2012(04)
[9]“官话”译经与文体革命[J]. 武春野. 社会科学. 2012(11)
[10]颠覆还是绵延?——再论《小孩月报》与中国儿童文化的“现代启蒙之路”[J]. 陈恩黎. 文艺争鸣. 2012(06)
博士论文
[1]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 尹延安.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 武春野.复旦大学 2011
[3]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D]. 吴文南.福建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汉语基督教赞美诗集研究[D]. 倪斯文.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范约翰与他的《小孩月报》(1876-1881)研究[D]. 李嘉玮.吉林大学 2011
[3]中国文论中的“文体”关键词研究[D]. 马欣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遐迩贯珍》新词研究[D]. 朱振伟.浙江财经学院 2010
[5]《小孩月报》与晚清儿童观念变迁考论(1875-1881)[D]. 庞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2719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一章 晚清传教士中文报刊文体变革中的《小孩月报》
第一节 19世纪传教士的中文报刊实践概述
第二节 《小孩月报》的编辑理念与“文字传教”的策略性转向
第三节 “杂志”定位与文学专栏的设置
第二章 报刊文体的通俗性需求:以“官语”“浅文”行文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传教士的“官话”讨论与报刊文体新变
第二节 《小孩月报志异》与官话行文的初貌
第三节 《天路历程摘要》连载:对宾为霖官话译本的改写
第四节 杂糅文体与官话行文的困境
第三章 “言文一致”的追求:官话书面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欧化特征:新词与新语法结构的创造
第二节 赞美诗译本:汉语诗歌的新形式
第三节 寓言故事栏目:增强官话书面语的表现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孩月报》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文言和白话[J]. 蒋绍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2]施约瑟官话译经实践的新文学意义[J]. 凤媛. 文学评论. 2019(02)
[3]杂合性、叙事性与翻译——《翻译与语言杂合:世界观的建构》评介[J]. 文永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1)
[4]欧化白话与中国现代民族共同语的开始:以圣经官话译本为中心的思想解读[J].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16(06)
[5]近代传教士与西方期刊概念的中国化[J]. 叶建. 现代出版. 2015(04)
[6]“体”:从文化到文论[J]. 姚爱斌. 学术论坛. 2014(07)
[7]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与中文近代媒体的变革[J]. 袁进. 社会科学. 2014(01)
[8]清代新教赞美诗集的编译(1818-1911)[J]. 赵庆文. 宗教学研究. 2012(04)
[9]“官话”译经与文体革命[J]. 武春野. 社会科学. 2012(11)
[10]颠覆还是绵延?——再论《小孩月报》与中国儿童文化的“现代启蒙之路”[J]. 陈恩黎. 文艺争鸣. 2012(06)
博士论文
[1]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 尹延安.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 武春野.复旦大学 2011
[3]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D]. 吴文南.福建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汉语基督教赞美诗集研究[D]. 倪斯文.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范约翰与他的《小孩月报》(1876-1881)研究[D]. 李嘉玮.吉林大学 2011
[3]中国文论中的“文体”关键词研究[D]. 马欣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遐迩贯珍》新词研究[D]. 朱振伟.浙江财经学院 2010
[5]《小孩月报》与晚清儿童观念变迁考论(1875-1881)[D]. 庞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2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7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