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日常生活的价值旨趣

发布时间:2021-11-04 13:32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此,关于美好生活的内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好生活不仅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且只有从哲学视阈加以解读才能深刻理解其内在意义与价值。从哲学视角看,研究美好生活问题,既是对当今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的深化研究,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仁人志士哲学理想的继承与时代回应。其理论意义在于推进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和延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实践价值在于总结前人经验构建合理的日常生活形态和重塑人之为人的生活理想。本文总体研究思路是:确立美好生活与日常生活的逻辑关系,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点,分析日常生活异化现象,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构建日常生活的合理形态——美好生活。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目前国内外对本题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西方的日常生活概念进行了梳理,界定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日常生活的价值;第三部分就美好生活的含义、存在依据做了充分论述,提出美好生活是日常生活的... 

【文章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
        (二)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一、日常生活的界定
        (一)胡塞尔:生活世界
        (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日常共在
        (三)列斐伏尔: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四)赫勒: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
        (五)衣俊卿:日常生活
    二、日常生活的构成和内容
        (一)日常生活的内容
        (二)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世界的演进
        (四)我国传统社会日常生活的形成与演进
    三、日常生活的价值
        (一)日常生活的理论关照
        (二)日常生活为现实生活奠基
第三章 美好生活:现代日常生活的理想形态
    一、美好生活与日常生活
        (一)美好生活含义
        (二)美好生活是日常生活的价值目标
    二、美好生活的存在根据
        (一)追求美好生活的理论依据
        (二)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依据
    三、美好生活是日常生活的合理形态
        (一)美好生活是合理的日常生活
        (二)美好生活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章 美好生活与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重塑
    一、现代日常生活的迷失与危机
        (一)现代日常生活图景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危机
    二、美好生活是对现代日常生活的超越
        (一)美好生活的特征
        (二)美好生活与现代日常生活比较
    三、建构“美好”的日常生活
        (一)以现代“理性精神”重塑日常消费生活
        (二)以现代“人本精神”重塑日常交往生活
        (三)以“时代精神”重塑日常观念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J]. 项久雨.  中国社会科学. 2019(11)
[2]美好生活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活化[J]. 肖祥.  浙江社会科学. 2019(06)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进——基于日常生活研究视角[J]. 蒙慧,黄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03)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J]. 赵连君.  理论探讨. 2018(06)
[5]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的理想与现实意蕴[J]. 左伟尘.  桂海论丛. 2018(05)
[6]“美好生活”的自由逻辑[J]. 寇东亮.  伦理学研究. 2018(03)
[7]美好生活构建:前提性依据与现实性方案[J]. 曾琰.  思想理论教育. 2018(05)
[8]论赫勒个性发展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 郭力源.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3)
[9]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J]. 纪兰西.  现代交际. 2018(07)
[10]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双重维度及其理论意义[J]. 田丹婷.  知与行. 2017(12)

博士论文
[1]现代性背景下的交往异化问题研究[D]. 赵慧.中共中央党校 2019
[2]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困境及其超越研究[D]. 苏威.东北师范大学 2018
[3]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 刘荣清.安徽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5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75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