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基于对中国游客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3-12-10 19:42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力带动各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和对话,“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和实践能够帮助沿线各国就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政策协商,推动各国间的贸易互通,发展各国间的交通互通,实现各民族之间的民心相通,帮助沿线各国建立起大规模的区域合作。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就是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城市,莫斯科凭借着极具文化元素和历史元素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来自全球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国内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居俄罗斯特色的民族风情、东正教的宗教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俄罗斯旅游市场深厚的发展潜力。积极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俄罗斯其他行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俄罗斯的旅游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面临不少障碍,落后的服务配套设施、有待提升的服务质量等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跨国间旅游活动的开展往往过程比较复杂,签证问题、航班问题、陆地交通问题等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产业面临的一些主要困难。本文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文化旅游区位理论、旅游合作和竞争理论等作为指导,同时借助其他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包括产业经济学、文化旅游学和城市地理学等,...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中国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文化旅游
2.1.3 文化旅游资源
2.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文化旅游模式
3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3.1.2 俄罗斯政府积极鼓励
3.2 劣势
3.2.1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3.2.2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3.2.3 营销与宣传力度不够
3.3 机遇
3.3.1 中俄旅游合作
3.3.2 地区经济合作带动
3.4 威胁
3.4.1 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3.4.2 旅游业不良行为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中国游客对莫斯科文化旅游调查研究
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4.2 调查内容
4.3 信度分析
4.4 调查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构思与保障
5.1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的理念及目标
5.1.1 开发的理念
5.1.2 开发的目标
5.2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5.2.1 确保真实性原则
5.2.2 明确主题性原则
5.2.3 增强参与性原则
5.2.4 挖掘深度性原则
5.2.5 创造独特性原则
5.3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保障措施
5.3.1 政府方面
5.3.2 旅游企业方面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873021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中国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文化旅游
2.1.3 文化旅游资源
2.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文化旅游模式
3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3.1.2 俄罗斯政府积极鼓励
3.2 劣势
3.2.1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3.2.2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3.2.3 营销与宣传力度不够
3.3 机遇
3.3.1 中俄旅游合作
3.3.2 地区经济合作带动
3.4 威胁
3.4.1 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3.4.2 旅游业不良行为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中国游客对莫斯科文化旅游调查研究
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4.2 调查内容
4.3 信度分析
4.4 调查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构思与保障
5.1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的理念及目标
5.1.1 开发的理念
5.1.2 开发的目标
5.2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5.2.1 确保真实性原则
5.2.2 明确主题性原则
5.2.3 增强参与性原则
5.2.4 挖掘深度性原则
5.2.5 创造独特性原则
5.3 莫斯科文化旅游开发保障措施
5.3.1 政府方面
5.3.2 旅游企业方面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87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87302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