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
发布时间:2024-05-08 20:23
本文旨在论述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问题。五四时期伴随着“儿童的发现”,儿童文学多关注儿童的“个体性”、“个性主义”、“启蒙性”,1937年全民族抗战后,抗日救亡成为抗战文学的表达核心,儿童文学也自觉加入了国家宏大叙事的话语实践中。民族危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儿童观,也改变了儿童文学既有想象中国的方法,重新发现了儿童的身份和地位,儿童和国家的关系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并取得了紧密的联系。抗战建构了新的儿童主体,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新的特质,体现在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内容之上:儿童不再仅仅被放在家庭环境中和启蒙视角下讨论,而是被放置在社会、战争、国家的大背景下,成为“国家的孩子”,催生了“抗日小英雄”“无产阶级小战士”等儿童形象,儿童在参与革命救亡过程中的成长也成为了新的文学主题。与此同时,儿童文学在书写现代中国的过程中,在主流宏大叙事之外,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反过来也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涵与想象,如私人化的战争表达、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独特情感体验等,为抗战文学提供了新的书写视角。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抗战背景下儿童的发现”,将论述战争如何改变了儿童文学既有想象中国的方法,重新发现与认识...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抗战背景下儿童的再“发现”
第一节 教育现实功用的加强
第二节 儿童身份的确立
第二章 儿童主体与中国的同构
第一节 从“家庭的孩子”到“国家的孩子”
第二节 集体主义的“战斗小英雄”
第三节 “儿童的成长”与“中国的成长”
第三章 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另类中国想象
第一节 个体生命体验与战争记忆
第二节 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多元思考
第三节 新中国的想象与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67776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抗战背景下儿童的再“发现”
第一节 教育现实功用的加强
第二节 儿童身份的确立
第二章 儿童主体与中国的同构
第一节 从“家庭的孩子”到“国家的孩子”
第二节 集体主义的“战斗小英雄”
第三节 “儿童的成长”与“中国的成长”
第三章 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另类中国想象
第一节 个体生命体验与战争记忆
第二节 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多元思考
第三节 新中国的想象与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67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96777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