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河西走廊在哪里_《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8 07:21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西走廊牧马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装备和交通工具,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牧马业。清代为了用兵西北,统一新疆以及在西北驻军和兴屯的需要,在河西走廊设置牧厂,孳生蕃息,大力发展牧马业。清代河西走廊牧马业对支持平叛战争、繁荣社会经济和巩固西北边防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河西走廊历来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并且牧马业自然基础良好。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土质细腴肥沃,气候温凉,牧草优良,且草类宜于生长,这些优越的条件为河西走廊畜牧业及牧马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代河西走廊牧马业主要分为官营牧马业和民间牧马业。官营牧马业是指由政府出资、管理和经营的养马业,其兴办的目的是为支持平叛战争,巩固边防和保障军需。清代河西走廊官营马厂大致分布于肃州嘉峪关外花海子湃带湖、甘州大草滩、凉州黄羊川等地,马厂管理制度主要有经牧制度、均齐制度、出群制度和挑变制度等。民间牧马业则指非官方参与的、由民众自行经营的养马业,是一种家庭副业。通常以家庭为单位,饲养或多或少的马作为农业生产的补充。清代该区民间马厂主要零散分布于河西各地,其中少数民族向国家贡马,一定程度上扩大国家所需马匹的来源,拨补了营缺,有利于牧马业发展。在受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以及清政府实行“马禁”制度和抑制农村养马政策的影响下,清代河西走廊民间牧马业日益衰落。文章利用清代有关文献和河西走廊地方志资料,主要论述了清代河西官营牧马业和民间牧马业的概况、管理、分布以及少数民族等内容。同时对官营马厂、民间牧马地、营马、驿马的分布做了简单分析,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清代河西走廊牧马业状况做了全面探究。通过对清代河西走廊牧马业研究,可以弥补清代河西走廊畜牧地理研究的不足,丰富我国西北史地的研究内容。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西走廊牧马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18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