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与土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04 18:21
【摘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宁夏南部山区常年大面积种植,改变了马铃薯原有的生产布局,致使轮作倒茬困难,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造成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发育减弱、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微生态环境改变等状况,研究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实验,结合磷脂脂肪酸(PLFA)、Biolog Eco板等技术手段,以单作马铃薯、蚕豆、荞麦,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为处理,研究了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影响,揭示了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下作物生长发育、土壤质量及生物学特性变化的特点,提出适宜的马铃薯间作种植模式,为马铃薯合理间作作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马铃薯不同间作栽培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连续两年定点间作试验发现,马铃薯//蚕豆栽培时具有产量优势,马铃薯的种间资源竞争力弱于蚕豆,马铃薯//荞麦栽培时,第二年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具有产量优势,且马铃薯的种间资源竞争力也弱于荞麦;在叶绿素及荧光方面,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处理中马铃薯的初始荧光减少,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以及实际光合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间作荞麦叶绿素含量较单作荞麦有所下降,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处理较单作马铃薯、蚕豆分别增加了11.1%、8.7%、2.0%;在作物养分方面,间作栽培促进了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对氮、钾元素的吸收,降低了蚕豆植株和籽粒对氮、钾元素的吸收。2、马铃薯//蚕豆、马铃薯//养麦处理中的土壤养分含量较单作均有所提高,其中第二年时,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处理中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16.7%、9.9%,马铃薯//荞麦处理中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0%、15.8%和31.8%,pH值均有所下降;间作栽培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的pH值。3、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处理中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较单作马铃薯、蚕豆、荞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所下降,其中第二年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处理中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 43.5%、26.3%、30.4%、14.03%,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下降,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处理中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与单作蚕豆、荞麦处理相比均有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马铃薯不同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4、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栽培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处理较各自对应的单作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生物量,增加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降低了真菌/细菌比值。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栽培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马铃薯//荞麦处理较马铃薯//蚕豆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及其对各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提高;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马铃薯//荞麦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会改变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32;S3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艳芬;续勇波;郑毅;雷宝坤;;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年05期

2 王克林;黄月;孙学凯;曾德慧;;辽北地区杨树-玉米间作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6年09期

3 侯慧芝;张绪成;汤瑛芳;王红丽;于显枫;方彦杰;马一凡;;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J];草业学报;2016年06期

4 杜青峰;王党军;于翔宇;姚露花;和玉吉;王瑞;马生兰;郭彦军;;玉米间作夏季绿肥对当季植物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6年03期

5 韩哲;徐丽红;刘聪;孔令锟;吴凤芝;潘凯;;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6 唐明明;董楠;包兴国;卢秉林;张炜平;张美俊;章芳芳;李隆;;西北地区不同间套作模式养分吸收利用及其对产量优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7 马琨;杨桂丽;马玲;汪春明;魏常慧;代晓华;何文寿;;间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年10期

8 吴娜;刘晓侠;刘吉利;鲁文;;马铃薯/燕麦间作对马铃薯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5年08期

9 曹云;马艳;;间套作防治作物土传枯萎病的研究进展[J];土壤;2015年03期

10 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豆科 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良山;花生谷子间作水分养分高效利用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2 吴愉萍;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肖焱波;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养分竞争和氮素转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李文学;小麦/玉米/蚕豆间作系统中氮、磷吸收利用特点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常慧;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对连作土壤与作物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6年

2 闫妍名;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朱文旭;桑树/谷子和桑树/大豆间作的种间促进作用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郭文义;规模经营农田养分空间变异与精准管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偠久兰;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氮肥营养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陈永山;氮素对温室黄瓜花后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的定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玲;宁夏固原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春丽;不同间套作模式的小麦花生玉米间的互补竞争效应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1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251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