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主季再生季丰产稳产优质品种筛选及钾肥对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10 07:31
【摘要】:中稻蓄留再生稻(简称再生稻)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水稻生产模式,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劳力短缺,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再生稻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由于水稻品种区试中没有设置再生稻专用品种组,因此,专用型品种的选育与再生稻的发展不协调,从已有中熟、丰产稳产、优质和多抗的品种中筛选适宜品种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于2015和2016年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品种主季和再生季的稻谷产量及其稳定性、主季和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差异,以期筛选丰产稳产、稻米品质较好,适宜在湖北地区做再生稻生产的品种。2015年和2016年均试验选择了15个供试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为探索钾肥对再生季稻米整精米产量的影响,2015年还设置了不同钾肥运筹试验,以探明钾肥对再生季稻米品质,尤其是整精米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有供试品种主季和再生季产量年度之间差异显著,2015年两季产量均高于2016年。同一年度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2015年主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高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隆两优华占和C两优4418;2016年主季和再生产量均较高的品种有隆两优华占和甬优4949。2.不同品种主季和再生季产量在两年之间表现出的年际稳定性存在差异。年际间的稳定性表现为稳定高产或稳定低产,如部分品种在两年里均表现为主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高(如隆两优华占和广两优476);部分品种在主季和再生季产量均较低(如黄华占和新两优223)。此外,部分品种主季产量较高而再生季产量较低(如天优华占和五优308);其他品种两年主季和再生季产量没有表现出稳定一致的规律。3.稳定高产或低产的品种特征及成因。隆两优华占和广两优476主季和再生季稳定高产是由于其总生物量较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多;黄华占主季和再生季稳定低产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总生物量较小,新两优223主季和再生季稳定低产是由于其单位面积颖花数和结实率偏低;天优华占和五优308主季稳定高产是由于其主季各产量构成因子补偿效应较好,而再生季稳定低产是由于其再生季生育期较短、再生能力和再生季生物量偏低。4.在所有品种中,主季稻米品质与再生季稻米品质差异显著。大多数品种再生季稻谷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高于主季,再生季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低于主季。参照国家优质稻米标准GB/T178912-1999,大多数品种再生季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比主季提升1~2个级别。5.不同品种之间,主季和再生季稻米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周年整精米产量较高且垩白度较低的品种有:甬优4949、深两优5814、丰两优香1号、广两优476和C两优4418,其中甬优4949和广两优476胶稠度较高且直链淀粉含量较优;再生季整精米产量较高、垩白度较低、胶稠度较高且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的品种包括:甬优4949、C两优4418、隆两优华占、丰两优香1号。6.在本试验条件下,再生季不同钾肥用量和追施时期对再生季籽粒产量和整精米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两个供试品种黄华占和惠民122的表现一致。综上所述,隆两优华占和广两优47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表现出主季和再生季产量较高,且不同年份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可以在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籼粳交组合甬优4949周年籽粒产量较高,且整精米率和整精米产量也比较高,适合粳型水稻再生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欣;罗盛国;刘元英;王欢;王丽娟;尹宇龙;周婷;;栽培方式对寒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徐小兵;陈凌;钱太平;郭建新;;再生稻头季机械收割和人工收割对比试验[J];中国种业;2016年11期

3 周奥;何可佳;李晓刚;;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15期

4 张国忠;张翼翔;黄见良;翟康毅;周勇;黄海东;樊U_洲;;再生稻割穗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5 侍守佩;刘定友;项祖芬;王志;褚旭东;彭涛;石军;黄廷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制种后蓄茬再生繁殖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5年09期

6 许健;梁虹;曲忠诚;董扬;赵索;周超;兰红宇;徐婷;刘洋;;钾肥对黑龙江省西部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7 朱镇;赵庆勇;张亚东;陈涛;姚姝;周丽慧;于新;王才林;;播期和种植地点对南粳46稻米品质及RVA谱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8 黄新杰;屠乃美;李艳芳;周娟;易镇邪;李淼;王可;;杂交稻不同节位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与头季稻的关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何花榕;房贤涛;翁国华;郭灵灵;杨惠杰;;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09期

10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新杰;再生稻根芽萌发对母体营养与激素的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强盛;水稻钾素营养的积累特征及生理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周文新;不同类型再生稻生育特性及源库关系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晓春;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筛选与头季收获方式对再生季产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阳;不同品种中稻蓄留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差异与再生芽化学调控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周红英;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易镇邪;杂交稻不同节位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61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261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