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化感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9 09:58
【摘要】:近年来,关于木麻黄防护林的研究多集中于遗传育种、凋落物降解、种苗造林以及化感作用等方面,而针对木麻黄根内生真菌分离鉴定与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的研究仍鲜有报道。因此基于海南省木麻黄防护林的实际需求,本文选择海口市桂林洋海滨木麻黄的幼龄林、中龄林以及成熟林作为实验样地,运用了高通量测序平台,通过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的丰度、群落组成及进化关系的分析,各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群落的差异比较及动态变化,揭示了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利用传统经典方法对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分离,并与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相结合进行菌种鉴定;通过GC-MS技术对分离出的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萃取和鉴定,并与实验组前期各林龄木麻黄土壤、根、凋落物浸提液鉴定出的物质成分进行比较;同时利用不同菌体发酵液对乡土树种肖槿和红厚壳进行处理,从而探究不同菌体发酵液对两种乡土树种化感潜力的差异及影响。研究结果为揭示木麻黄根内生真菌在化感效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进一步探讨木麻黄化感作用机制及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海南省防护林的更新、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共获得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有效序列318972条,各林龄序列条数结果大小顺序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不同林龄聚类树和柱状图组合分析表明幼龄林和中龄林聚为一类,表明在群落组成上木麻黄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更为相近,与成熟林存在差异。各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通过OTU丰度的PCA和PCoA分析表明:随着木麻黄林龄的增长,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的结构组成上出现了差异,其中林龄大小是导致各样本离散的主要因素。2.利用传统经典法对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用无菌水检验法、组织印迹法验证无杂菌生长,基于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出木麻黄根内生真菌4株(青霉属2株,曲霉属2株)分别为棘孢曲霉、梅林青霉、新萨托菌属和离生青霉,均属于发菌科,为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科。3.GC-MS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鉴定出的物质主要为酯类、酚类、有机酸、酮类、醛类、醚类、醇类、吡啶类等多种有机化合物,表明各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发酵液鉴定出的物质种类丰富且存在差异。并与不同林龄木麻黄土壤、根、凋落物浸提液鉴定出的物质比较,存在共同产物为2,4-二叔丁基苯酚、1,2,3,4-丁四醇、蓝桉醇;差异性产物分别为邻苯三酚、月桂酸、棕榈酸等。此外,利用甲醇萃取物质比采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剂鉴定出的物质种类更丰富。4.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肖槿、红厚壳乡土树种种子的萌发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降低了两种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芽率,并且肖槿、红厚壳乡土树种种子的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以及化感效应指数等也均受到了抑制。在同种菌体发酵液处理下,均表现为乡土树种红厚壳种子较肖槿种子对化感作用的耐受性更强。在不同菌体发酵液中,棘孢曲霉对肖槿和红厚壳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指标的影响最为明显。表明菌体发酵液中的化感物质种类及其含量是引起抑制作用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表现出丰富的菌群多样性。随着林龄的变化菌群结构出现了差异,与林龄大小、林地环境因子以及林地化感物质积累等因素有关。此外,不同林龄木麻黄根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部分具有化感潜力的物质,并且菌体发酵液对肖槿和红厚壳两种乡土树种种子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具有化感潜力,表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化感物质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曹婷婷;顾美子;陈云;冯莉;李蕾;;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特有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化感潜力[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5期

2 姚瑶;李蕾;刘楠楠;陈香燕;曹明奋;徐志霞;;不同林龄木麻黄浸提液的GC-MS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3 林燕青;吴承祯;谢安强;林晗;李键;洪滔;洪伟;;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内生真菌的分离与促生菌株的筛选[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4 王志伟;纪燕玲;陈永敢;;植物内生菌研究及其科学意义[J];微生物学通报;2015年02期

5 曾丽琼;黄金水;蔡守平;柯玉铸;何学友;林秀琴;李秀明;吴惠忠;;48个木麻黄无性系对星天牛的抗性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6 李晓霞;黄乔乔;范志伟;沈奕德;程汉亭;刘丽珍;;金钟藤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化感潜力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08期

7 刘德胜;刘为忠;吕志华;;盐碱地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4年04期

8 焦晶凯;莫蓓红;;Illumina MiSeq平台高覆盖率测定干酪中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J];中国酿造;2014年05期

9 林秀琴;黄金水;蔡守平;曾丽琼;柯玉铸;何学友;陈顺立;;木麻黄小枝内含物及其对木毒蛾抗性的关系[J];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02期

10 朱铁梁;延慧君;郝素云;高文远;;梅林青霉对熊果酸的微生物转化研究[J];中草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阿不都拉·阿巴斯;吐尔干乃义·吐尔逊;郭守玉;;基于Illumina MiSeq/HiSeq平台的天山1号冰川3种地衣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衣生物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5年

2 卢占慧;傅俊范;周如军;袁月;徐海娇;;人参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鉴定[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逸;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2 吴凤芝;外源酚酸对黄瓜自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慧敏;木麻黄林地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成;芦苇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D];西南大学;2014年

3 胡帅珂;水稻秸秆化感物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消除化感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姚宝琪;木麻黄海防林中混交种植肖槿、红厚壳、莲叶桐的初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金翠;微生物次生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0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320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