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长期灌溉造纸废水对湿地芦苇根系吸收重金属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5 07:09
【摘要】:近年来,湿地系统因其具有基质微生物植物三重协调净化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治理领域。芦苇湿地天然种群主要依赖根状茎繁殖,其根状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每节上轮生须根,根上再生细根,土壤中延伸交错,完成种群的繁衍更替。已有研究表明湿地芦苇对重金属的净化作用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完成,而关于长期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根系重金属吸收的作用特征尚不明确。为深入探讨造纸废水灌溉下芦苇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其对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响应,本研究分别以造纸废水灌溉下的多年生和当年生芦苇根系为研究对象,在发芽、展叶、快速生长、抽穗和成熟期浇灌CODCr浓度0、50、175、300mg·L-1的造纸废水,测定不同灌溉时期下4种CODCr浓度处理芦苇根系的生长、生理特性和重金属吸收含量,并讨论根系重金属吸收对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响应,以期进一步考察湿地芦苇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理,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年生芦苇根系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废水CODCr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均在175mg·L-1达最大值;当年生芦苇根系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均在300mg·L-1达最大值,且造纸废水处理组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包括废水处理组+对照组),多年生芦苇根系的生物量均高于当年生芦苇根系的生物量;多年生芦苇根系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均高于当年生芦苇根系的相应指标。在快速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灌溉废水时,多年生芦苇根系的平均直径均低于当年生芦苇根系。除成熟期灌溉废水外,多年生芦苇根尖数均高于当年生芦苇。在展叶期灌溉废水时,多年生芦苇根系的长度、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084.34cm,149.08cm2,150.37cm3,2186个;在成熟期灌溉废水时,当年生芦苇根系的长度、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均达最大值,分别为948.30cm,83.19cm2,62.23cm3,1.97cm。(2)芦苇根状茎的02·-产生速率比须根高,须根的SOD、POD、CAT活性、根系活力均高于根状茎,随造纸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多年生芦苇根状茎和须根的O2·-产生速率先下降后上升,根状茎、须根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随造纸废水CODCr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均在175mg·L-1达最大值。当年生芦苇根状茎和须根O2·-产生速率随造纸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而减小,SOD、POD、CAT活性、根系活力均随造纸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均在300mm·L-1达最大值。当年生芦苇根系的O2·-产生速率均低于多年生芦苇根系,SOD、POD、CAT活性、根系活力均高于多年生芦苇根系。多年生与当年生芦苇根状茎、须根的O2·-产生速率均与抗氧化酶指标、根系活力呈负相关关系,SOD、POD、CAT活性、根系活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随造纸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多年生根状茎、须根的铜、锰、锌、钛、铬的单位质量含量及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75mg·L-1处理达最大值,最大含量依次为2434.75g·hm-2、6706.20g·hm-2、5253.10g·hm-2、5819.60g·hm-2、865g·hm-2;多年生芦苇须根的铜、锰、锌、钛、铬的单位质量含量最大值占根系的比例依次为85%、66%、73%、60%、69%。当年生芦苇根状茎、须根的铜、锰、锌、钛、铬的单位质量含量及含量均随造纸废水CODCr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0mg·L-1处理达最大值,最大含量依次为2240.30g·hm-2、15586.30g·hm-2、5062.50g·hm-2、6097.30g·hm-2、2560.80g·hm-2。当年生芦苇须根的铜、锰、锌、钛、铬的单位质量含量最大值占根系的比例依次为67%、78%、70%、66%、67%。芦苇根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造纸废水中的铜、锰、锌、钛、铬,须根对铜、锰、锌、钛、铬的单位吸收能力强于根状茎,且当年生芦苇根系的吸收能力强于多年生芦苇根系,废水处理组芦苇根系的铜、锰、锌、钛、铬含量均高于对照组。(4)除O2`-产生速率外,其他4种生理指标均与重金属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铬、锰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92以上,其与铜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5;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与锰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过氧化物酶活性与5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73;X7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传林;造纸废水的利用[J];今日科技;2000年10期

2 胡涛,陆梅芳;造纸废水的治理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10期

3 胡涛,陆梅芳;造纸废水的处理研究[J];天津造纸;2005年03期

4 吴广生;邹为瑞;;造纸废水利用取得新突破[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4期

5 武会强;李富平;;造纸废水生态处理实践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04期

6 叶重强;;利用造纸废水制蛋白质[J];广东化工;1981年02期

7 钱庭宝;刘维琳;;树脂法处理造纸废水[J];工业水处理;1984年03期

8 刘步勤,孙晋玲;以目标责任制为龙头推进小造纸废水治理[J];中国环境管理;1994年04期

9 郑咏喜;造纸废水的综合利用[J];湖北造纸;1997年04期

10 ;造纸废水治理技术[J];技术与市场;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建忠;施文彦;吴明红;焦正;徐红;;电子束辐照处理造纸废水[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余晓;;造纸废水的治理[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李风亭;何艳;;造纸废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进展[A];’2008(第十六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百林;龚德明;龚亨灿;;造纸废水治理技术与探讨[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五期)[C];1999年

5 刘鑫;李娜;冯敏;;物化加药法处理造纸废水[A];’2008(第十五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珍祥;王惠琴;宋汀;朱巧风;叶小渝;;玉米秆造纸废水的综合处理技术[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7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李晓宁;;电化学技术预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李晓宁;;电化学技术预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A];节能减排与造纸工业技术创新——第十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11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李晓宁;;电化学技术预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吴玉辉;李凤翥;徐维骝;;碱法稻草浆造纸废水生态处理封闭循环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斌 云亮;生态利用造纸废水在唐山获成功[N];河北日报;2005年

2 杨守勇;唐山市造纸废水生态利用获得成功[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兰州利用造纸废水制造出环保型精细化工产品[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常云亮 王军善;生态利用造纸废水在我市获成功[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俊华 周迎久;芦台农场造纸废水治理后再利用[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李雨田;利用盐碱荒滩治理造纸废水[N];中国包装报;2004年

7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谢海松;造纸废水中的纸浆回收[N];中国环境报;2005年

8 杨涛 记者 简放鹏;造纸废水深化治理[N];泸州日报;2009年

9 小城;广西造纸废水治理交流会在南宁举行[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尹文辉 王建国;重金属冶炼和造纸废水 处理有了新技术[N];湖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艳;铝钛电极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蕾;强化混凝—气浮与MBR工艺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郭楚楠;辽河口湿地对造纸废水重金属的吸收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杜哲鑫;造纸废水灌溉下辽河口湿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与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索婉星;造纸废水灌溉对双台河口芦苇湿地影响及综合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黄馨;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变迁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2016年

6 刘苗;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7 杨光辉;活性炭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降解造纸废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吕明波;长期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特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9 隋丹;长期灌溉造纸废水对湿地芦苇根系吸收重金属的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10 徐棚;造纸废水灌溉对辽河口湿地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与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332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332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