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边)乡土核桃优良无性系初步选育
本文关键词:四川(马边)乡土核桃优良无性系初步选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马边乡土核桃优树和香玲为实验材料,比较二者的无性系对西南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重点对乡土核桃优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初步选育出马边乡土核桃优树的优良无性系。其中,马边乡土核桃无性系培育于2009年,首先对马边彝族自治县核桃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包括生长性状(树势、树姿、树形、树高、冠幅、干高、胸径等)、叶果特征、物候期(花果期、落花落果期等)、结实状况(果枝率、产量情况、落果情况)等内容,初选出400余株优树。在此基础上,开展年度重复调查采样,并对优树的坚果进行内业形质指标测定(三径、单果重、壳厚、出仁率等)和种仁内含物(粗脂肪、粗蛋白)分析测定,最终选出116株优树;同时,对优树进行嫁接扩繁,在崇州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建立种质资源圃,对核桃早期性状进行观测评价。本实验主要从核桃植株死亡率、地径、冠幅、株高、叶部褐斑病情况、叶部虫害情况方面研究植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初步选出一定数量的优良无性系。在此基础上,对初选出的无性系对应优树的坚果品质进行测定,包括外观形态、出仁率、壳厚、脂肪、蛋白质等指标,最终选出几个优良乡土核桃无性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乡土核桃对川西平原气候适应性大部分优于香玲。定植第三年,香玲平均死亡率达到72.6%,乡土核桃平均死亡率为22%;但仍有部分乡土核桃无性系表现出不适应,死亡率偏高。根据核桃选优结果,3、4、21、28、33、64、67、68、70、71、76、78、91、93、138、98、101、102、107、111号无性系表现较好,死亡率最低为0%,最高也仅为4.5%。2、雄花率,香玲平均水平为11%,乡土核桃平均水平达39%,总体上乡土核桃具有较强的早期结实性能,但是不同无性系间差异较大;有20个无性系的雄花率高于50%,分别为:180、52、49、50、53、68、33、64、92、40、105、115、106、10、93、71、68、91、78、101号,雄花率最高为100%,最低为50%。3、生长势方面,乡土核桃的地径、冠幅、树高总体高于香玲,但部分乡土核桃无性系表现不佳;不同无性系地径最大值为10.45cm,平均值为7.09cm。根据乡土核桃无性系地径指标选优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有20个无性系的地径高于8.50cm,分别为:70、75、200、100、94、66、91、85、97、3、93、71、33、67、64、171、138、68、86、98号,其对应地径为8.58cm、8.75cm、8.77cm、9.17cm、9.21cm、9.23cm、9.26cm、9.27cm、9.33cm、9.45cm、9.56cm、9.60cm、9.70cm、9.73cm、9.97cm、10.05cm、 10.05cm、10.13cm、10.41cm、10.45cm。4、病虫害方面,乡土核桃对叶部褐斑病和虫害的抗性总体高于香玲,但部分乡土核桃表现不佳。根据选优结果,乡土核桃无性系中,有35个无性系对叶部虫病有着很好的抗性,只受到轻微的褐斑病影响,具体无性系为:3、10、21、29、33、44、46、51、55、64、65、66、67、68、70、75、76、80、86、96、98、102、115、138、170、171、172、173、174、180、193、197、198、199、200。5、大部分乡土核桃生长旺盛,死亡率低,地径、冠幅、株高表现良好,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开花结实性,对褐斑病和虫害有着很强的抵抗能力,部分乡土核桃无性系表现不佳。在后期的核桃选优和推广中,建议多发展乡土核桃,可以提高林农收入,降低风险。6、综上所述,结合对死亡率、雄花率、生长势、抗病虫性等指标的综合评判,初步选出了15个乡土核桃无性系:3、33、64、66、68、70、71、86、91、93、97、100、138、171、200号。并最终结合优树坚果品质的测定,选出了5个优良核桃无性系作为目前试验阶段的优良无性系,分别为:33、64、70、138、171号。
【关键词】:核桃 香玲 种质资源 无性系 选育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19
- 1.1 核桃生物学特性11
- 1.2 核桃的经济价值及用途11-12
- 1.3 核桃的起源及分布12-13
- 1.3.1 核桃在我国的地理分布12
- 1.3.2 核桃在四川的分布12-13
- 1.4 核桃种质资源研究概况13-14
- 1.4.1 核桃种质资源类型13-14
- 1.4.2 种质资源利用14
- 1.5 核桃育种研究概况14-16
- 1.6 四川核桃发展现状16-18
- 1.6.1 四川核桃良种选育及推广现状16-18
- 1.7 存在的问题18-19
- 1.7.1 实生繁育,良种化程度低18-19
- 1.7.2 缺少适宜的良种,未做到适地适树19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19-20
- 2.1 目的19
- 2.2 意义19-20
-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和方法20-23
- 3.1 研究区概况20
- 3.1.1 马边县概况20
- 3.1.2 引种试验区概况20
- 3.2 实验材料20-21
- 3.3 研究内容21
- 3.4 研究方法21-23
- 3.4.1 无性系观测试验21-23
-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23
- 4 结果与分析23-36
- 4.1 死亡率23-24
- 4.1.1 马边乡土核桃优树无性系与香玲死亡率比较23
- 4.1.2 乡土核桃优树无性系死亡率分析23-24
- 4.2 雄花率24-26
- 4.2.1 乡土核桃无性系与香玲雄花率比较25
- 4.2.2 乡土核桃无性系雄花率分析25-26
- 4.3 地径26-28
- 4.3.1 乡土核桃无性系与香玲地径比较26-27
- 4.3.2 乡土核桃无性系地径分析27-28
- 4.4 冠幅28-30
- 4.4.1 乡土核桃无性系与香玲冠幅比较28-29
- 4.4.2 乡土核桃无性系冠幅分析29-30
- 4.5 株高30-32
- 4.5.1 乡土核桃无性系与香玲株高比较30-31
- 4.5.2 乡土核桃无性系株高分析31-32
- 4.6 叶部褐斑病32-33
- 4.7 虫害33
- 4.8 乡土核桃优良无性系初步选择结果33
- 4.9 乡土核桃优树坚果品质测定结果33-36
- 4.9.1 核桃坚果表观分析结果33-34
- 4.9.2 核桃坚果内含物质分析结果34-35
- 4.9.3 核桃坚果外观、风味评价及取仁情况分析35-36
- 5 讨论与结论36-40
- 5.1 讨论36-39
- 5.2 结论39-40
- 6 展望40-41
- 6.1 进一步加大核桃良种选育力度40
- 6.2 加强对乡土核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有信,李艳青;美国核桃前景好 栽种模式最重要[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10期
2 王有信,李艳青,刘原福;发展美国黑核桃要选好栽植模式[J];果农之友;2003年11期
3 杨继明 ,赵维进 ,杨秀勇 ,刘爱芬 ,李际华;核桃品种元丰的特性与栽培要点[J];河北果树;2004年04期
4 杨玉良,崔莹,祝钰,刘宏;4个美国黑核桃品种引种初报[J];中国果树;2005年02期
5 史建新,赵海军,辛动军;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脱壳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6 宋锋惠;史彦江;;黑核桃[J];农村科技;2005年01期
7 王自明;陈剑英;范林元;;全省各地积极做好核桃种苗管理工作[J];云南林业;2008年02期
8 房洪才;;核桃价格高引种须慎重[J];农村新技术;2008年13期
9 朱德正;;良种核桃发展潜力大[J];山西果树;2009年01期
10 王国平;;澳大利亚核桃发展概况[J];山西果树;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书宝;高绍堂;任湘莉;;美国黑核桃在陕西的引种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徐颖;张美勇;;核桃生态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趋势[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宝军;宫永红;刘广平;王仕海;;美国加州核桃遗传改良研究现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洁;王红霞;赵悦平;赵书岗;玄立春;;核桃光合影响因子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清华;段可;甘霖;张大福;;我国核桃繁殖技术的研究(综述)[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书宝;高绍棠;高国宝;杨胜良;王赵媛;;美国黑核桃引种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辉;郭建朝;褚新房;曹瑞丽;王素平;;太行山区优种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丛桂芝;张海群;买买提依明;外力;解彩虹;阿斯哈;;新疆伊犁引进栽培美国黑核桃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9 宋宇琴;吴国良;刘群龙;王勇;;核桃枝条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书宝;庞长民;陈昊;张莹;韩桂军;高国宝;;核桃青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任 将宪生;我国核桃的出口状况与发展建议[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2 方言;“铁娘子”欲振兴我国核桃产业[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红兵;昔日“铁姑娘”欲振兴我国核桃产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伯祥;陇南核桃滚九州[N];陇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武星;核桃科技改良 八万农民受益[N];各界导报;2008年
6 通讯员 牟迎会邋邹远景;兴山冲刺全省核桃产业名县[N];三峡日报;2008年
7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 赵修云;加快核桃产业发展 实现林业资源转化[N];广元日报;2008年
8 黄虹秀 记者 左丽琼;利州区2012年建成核桃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N];广元日报;2008年
9 姚晓勇;甘肃省华亭核桃走俏四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10 黄昱;赫章“十大体系”助推核桃产业发展[N];毕节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朝斌;核桃遗传多样性与优良类型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姬谦龙;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3 马艳萍;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景花;核桃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钙信使系统的适应性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汤浩茹;核桃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转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0年
6 马庆国;中国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赵鹏;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子鉴定与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政;核桃剪切挤压柔性破壳取仁的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警;核桃破壳机理研究及破壳机的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卢娣;核桃降压肽的制备及分离纯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李晴;低剂量γ射线对鲜食核桃冷藏期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进;丛枝菌根真菌对核桃幼苗接种效应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6 刘德华;核桃分级破壳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爽;‘绿岭’核桃生长结果性状遗传与杂交优株选择[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珊珊;湘西北核桃资源及良种选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瑞芳;核桃蛋白发酵乳的生产工艺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郝常艳;核桃多肽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四川(马边)乡土核桃优良无性系初步选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