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02:56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全世界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同时病虫害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计,其中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马铃薯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能在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带来危害。同时,桃蚜还能传播30多种马铃薯病毒。目前,桃蚜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但化学杀虫剂在田间的施用却带来了多方面的副作用,如生态环境的污染、食物及农业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等。另外当杀虫剂施用在田间后会对一部分没有被杀死的害虫造成亚致死效应,亚致死效应的研究是研究杀虫剂防效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陇薯3号”马铃薯为寄主植物,对9种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结果选出两种杀虫剂,研究对马铃薯桃蚜的亚致死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测定及亚致死剂量确定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都有较好的毒力,其中3.15%阿维·吡虫啉EC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最高,LC50值分别为0.7304 mg/L和0.8731 mg/L;其次是33%氯氟·吡虫啉SC、3.2%阿维菌素EC和9%噻虫·高氯氟SC,LC50值分别为...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桃蚜F1代存活率的影响
???LC10处理的平均产蚜量最多,为38.19头;对比相同的亚致死浓度下两种杀虫剂,用阿维·吡虫啉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平均产蚜量降低更明显,如分别用LC40的两种杀虫剂处理后,阿维·吡虫啉比阿维菌素降低了23.07%。由图可知,用阿维菌素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成蚜数随着亚致死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但用阿维·吡虫啉处理后,三个浓度下的成蚜数基本持平;两种杀虫剂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成蚜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但降低程度不明显。相比之下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平均产蚜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图3-2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繁殖力的影响Fig.3-2EffectofsublethaldoseofinsecticideonthefertilityofF1generationofM.persicae图注: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Ⅰ-对照,Ⅱ-阿维菌素LC10,Ⅲ-阿维菌素LC25,Ⅳ-阿维菌素LC40,Ⅴ-阿维·吡虫啉LC10,Ⅵ-阿维·吡虫啉LC25,Ⅶ-阿维·吡虫啉LC40。Fig.note:Lowercaseindicated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Duncan,stest).Ⅰ,CK;Ⅱ,AvermectinLC10;Ⅲ,AvermectinLC25;Ⅳ,AvermectinLC40;Ⅴ,Avermectin·ImidaclopridLC10;Ⅵ,Avermectin·ImidaclopridLC250;Ⅶ,Avermectin·ImidaclopridLC40.亚致死浓度的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日平均产蚜量的影响如图3-3所示。
产蚜高峰期,最高产蚜量分别为3.31、3.22和2.34头;阿维·吡虫啉处理产蚜初始时间比对照有所延缓,在第8-9d开始产蚜,同样产蚜期明显缩短,日平均产蚜量显著降低,LC10、LC25和LC40处理产蚜期分别为26、24、20d,在第13、12、12d出现产蚜高峰期,最高产蚜量分别为2.49、2.31、2.15头;两种杀虫剂处理后日平均产蚜量高峰持续时间与对照没有明显变化,均为6d左右,最高峰的日平均产蚜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产蚜初期长短和高峰产蚜时间的产蚜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图3-3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F1代日平均产蚜量的影响Fig.3-3EffectofsublethaldoseofinsecticideontheaveragedailyyieldofF1generationofM.persicae图注:Ⅰ-对照,Ⅱ-阿维菌素LC10,Ⅲ-阿维菌素LC25,Ⅳ-阿维菌素LC40,Ⅴ-阿维·吡虫啉LC10,Ⅵ-阿维·吡虫啉LC25,Ⅶ-阿维·吡虫啉LC40。Fig.note:Lowercaseindicated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Duncan,stest).Ⅰ,CK;Ⅱ,AvermectinLC10;Ⅲ,AvermectinLC25;Ⅳ,AvermectinLC40;Ⅴ,Avermectin·ImidaclopridLC10;Ⅵ,Avermectin·ImidaclopridLC250;Ⅶ,Avermectin·ImidaclopridLC40.3.2.6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处理对桃蚜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由表3-4可知,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两种杀虫剂处理马铃薯桃蚜后,对F1代的种群参数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杀虫剂处理后净增值率(R0)的最大值36.83为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5种生物药剂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田间药效试验[J]. 徐雪亮,刘子荣,曾绍民,刘小娟,范会云,黄衍章,姚英娟,王奋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2]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张丽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6)
[3]六种杀虫剂在保护地黄瓜冠层的沉积分布及其对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J]. 华登科,郑晓斌,张友军,吴青君. 农药学学报. 2020(02)
[4]中国桃蚜防治药剂及抗药性发展[J]. 孙瑞红,姜莉莉,武海斌,宫庆涛,杨铭鑫,张永军. 农药. 2020(01)
[5]桃蚜的发生与防治[J]. 桂炳中. 农村百事通. 2020(01)
[6]蚜虫唾液蛋白研究进展[J]. 尚哲明,刘德广. 昆虫学报. 2019(12)
[7]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抗蚜虫能力的影响[J]. 姚岭柏,徐松鹤,郭美兰,王菁,任琴.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3)
[8]不同药剂防治桃蚜田间药效试验[J]. 续建花.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1)
[9]气象条件对花椒蚜虫发生的影响分析[J]. 李小卫,杨增军,杨建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10]人参单体皂苷对桃蚜取食、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 李海涛,黄曦漫,李玉,刘广娜,奚广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11)
博士论文
[1]细胞色素P450和羧酸酯酶在禾谷缢管蚜抗药性中的作用[D]. 王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绿僵菌海藻糖合成酶1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D]. 蔡泽骏.重庆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消化酶和解毒酶相关基因挖掘[D]. 冷春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吡虫啉对麦无网长管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李亚萍.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3]呋虫胺和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亚致死效应[D]. 董松.山东农业大学 2018
[4]毒死蜱对橘小实蝇亚致死效应研究[D]. 牛东升.天津农学院 2017
[5]高效氯氰菊酯对桃小食心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D]. 全林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6]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的亚致死效应研究[D]. 曾贤义.西南大学 2017
[7]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D]. 吴昊.安徽农业大学 2017
[8]杀虫剂和抗病毒制剂对蚜虫翅型分化及发育和生殖的影响[D]. 郭圆.华中农业大学 2016
[9]禾谷缢管蚜抗药性及呋虫胺对其亚致死效应研究[D]. 刘燕承.四川农业大学 2016
[10]温度对棉花蚜虫种群增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效应[D]. 冯丽凯.石河子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84533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桃蚜F1代存活率的影响
???LC10处理的平均产蚜量最多,为38.19头;对比相同的亚致死浓度下两种杀虫剂,用阿维·吡虫啉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平均产蚜量降低更明显,如分别用LC40的两种杀虫剂处理后,阿维·吡虫啉比阿维菌素降低了23.07%。由图可知,用阿维菌素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成蚜数随着亚致死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但用阿维·吡虫啉处理后,三个浓度下的成蚜数基本持平;两种杀虫剂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成蚜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但降低程度不明显。相比之下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平均产蚜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图3-2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繁殖力的影响Fig.3-2EffectofsublethaldoseofinsecticideonthefertilityofF1generationofM.persicae图注: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Ⅰ-对照,Ⅱ-阿维菌素LC10,Ⅲ-阿维菌素LC25,Ⅳ-阿维菌素LC40,Ⅴ-阿维·吡虫啉LC10,Ⅵ-阿维·吡虫啉LC25,Ⅶ-阿维·吡虫啉LC40。Fig.note:Lowercaseindicated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Duncan,stest).Ⅰ,CK;Ⅱ,AvermectinLC10;Ⅲ,AvermectinLC25;Ⅳ,AvermectinLC40;Ⅴ,Avermectin·ImidaclopridLC10;Ⅵ,Avermectin·ImidaclopridLC250;Ⅶ,Avermectin·ImidaclopridLC40.亚致死浓度的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日平均产蚜量的影响如图3-3所示。
产蚜高峰期,最高产蚜量分别为3.31、3.22和2.34头;阿维·吡虫啉处理产蚜初始时间比对照有所延缓,在第8-9d开始产蚜,同样产蚜期明显缩短,日平均产蚜量显著降低,LC10、LC25和LC40处理产蚜期分别为26、24、20d,在第13、12、12d出现产蚜高峰期,最高产蚜量分别为2.49、2.31、2.15头;两种杀虫剂处理后日平均产蚜量高峰持续时间与对照没有明显变化,均为6d左右,最高峰的日平均产蚜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F1代产蚜初期长短和高峰产蚜时间的产蚜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图3-3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F1代日平均产蚜量的影响Fig.3-3EffectofsublethaldoseofinsecticideontheaveragedailyyieldofF1generationofM.persicae图注:Ⅰ-对照,Ⅱ-阿维菌素LC10,Ⅲ-阿维菌素LC25,Ⅳ-阿维菌素LC40,Ⅴ-阿维·吡虫啉LC10,Ⅵ-阿维·吡虫啉LC25,Ⅶ-阿维·吡虫啉LC40。Fig.note:Lowercaseindicated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Duncan,stest).Ⅰ,CK;Ⅱ,AvermectinLC10;Ⅲ,AvermectinLC25;Ⅳ,AvermectinLC40;Ⅴ,Avermectin·ImidaclopridLC10;Ⅵ,Avermectin·ImidaclopridLC250;Ⅶ,Avermectin·ImidaclopridLC40.3.2.6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处理对桃蚜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由表3-4可知,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两种杀虫剂处理马铃薯桃蚜后,对F1代的种群参数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杀虫剂处理后净增值率(R0)的最大值36.83为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5种生物药剂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田间药效试验[J]. 徐雪亮,刘子荣,曾绍民,刘小娟,范会云,黄衍章,姚英娟,王奋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2]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张丽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6)
[3]六种杀虫剂在保护地黄瓜冠层的沉积分布及其对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J]. 华登科,郑晓斌,张友军,吴青君. 农药学学报. 2020(02)
[4]中国桃蚜防治药剂及抗药性发展[J]. 孙瑞红,姜莉莉,武海斌,宫庆涛,杨铭鑫,张永军. 农药. 2020(01)
[5]桃蚜的发生与防治[J]. 桂炳中. 农村百事通. 2020(01)
[6]蚜虫唾液蛋白研究进展[J]. 尚哲明,刘德广. 昆虫学报. 2019(12)
[7]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抗蚜虫能力的影响[J]. 姚岭柏,徐松鹤,郭美兰,王菁,任琴.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3)
[8]不同药剂防治桃蚜田间药效试验[J]. 续建花.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1)
[9]气象条件对花椒蚜虫发生的影响分析[J]. 李小卫,杨增军,杨建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10]人参单体皂苷对桃蚜取食、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 李海涛,黄曦漫,李玉,刘广娜,奚广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11)
博士论文
[1]细胞色素P450和羧酸酯酶在禾谷缢管蚜抗药性中的作用[D]. 王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绿僵菌海藻糖合成酶1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D]. 蔡泽骏.重庆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消化酶和解毒酶相关基因挖掘[D]. 冷春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吡虫啉对麦无网长管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李亚萍.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3]呋虫胺和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亚致死效应[D]. 董松.山东农业大学 2018
[4]毒死蜱对橘小实蝇亚致死效应研究[D]. 牛东升.天津农学院 2017
[5]高效氯氰菊酯对桃小食心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D]. 全林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6]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对烟蚜的亚致死效应研究[D]. 曾贤义.西南大学 2017
[7]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D]. 吴昊.安徽农业大学 2017
[8]杀虫剂和抗病毒制剂对蚜虫翅型分化及发育和生殖的影响[D]. 郭圆.华中农业大学 2016
[9]禾谷缢管蚜抗药性及呋虫胺对其亚致死效应研究[D]. 刘燕承.四川农业大学 2016
[10]温度对棉花蚜虫种群增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效应[D]. 冯丽凯.石河子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84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8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