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9-19 19:18
小麦是全球种植最为广泛的谷类作物,保证小麦的稳产和增产对全球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有着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对环境因子的综合效应考虑较少且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来自61篇文献中的308组数据,利用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了小麦成熟期根冠比和产量,以及两者之间关系对生育期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并通过模型平均的方法筛选了最优模型。根据文献分析的初步结果设计了盆栽实验,探究了干旱对孕穗期小麦地上、地下碳分配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生育期降水增加,小麦成熟期根冠比显著下降;产量同生育期降水和0℃积温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2、生育期降水与0℃积温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小麦成熟期根冠比。随着生育期0℃积温在1796℃-2861℃范围内增加,生育期降水增加时成熟期根冠比下降的幅度增大。当生育期降水低于155mm时,随着生育期0℃积温的增加,成熟期根冠比上升。当生育期降水高于155mm时,随着生育期0℃积温的增加,成熟期根冠比下降。3、生育期降水与耕作层土壤黏粒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小麦成熟期根冠比。随着耕作层土壤黏粒含量在18%-28%范...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1根据气象站测量的陆地数据以及船舶、卫星测量的海面温度,计算1880-2005年相对于1951-1980年的全球地表年均温异常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13图1.2.2.1根据气象站测量的陆地数据以及船舶、卫星测量的海面温度,计算1880-2005年相对于1951-1980年的全球地表年均温异常。(A)全球年平均温异常。(B)21世纪上半叶全球年均温异常[20]。Fig1.2.2.1Surfacetemperatureanomaliesrelativeto1951–1980fromsurfaceairmeasurementsatmeteorologicalstationsandshipandsatelliteSSTmeasurements.(A)Globalannualmeananomalies.(B)Temperatureanomalyforthefirsthalfdecadeofthe21stcentury.图1.2.2.2气候变化对世界(自然环境和人类系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的概念图[27]。图中方块颜色,橘色代表与气候相关的部分,绿色代表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部分,蓝色代表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部分,黄色代表与人类社会相关的部分。Fig1.2.2.2Conceptualinfluencediagramondirectandindirecteffectsofdroughts.Colourcode:climatic,health,environmentalandsocialaspectsarerepresentedinred,blue,greenandyellowcolours,respectively.气候变化会导致热浪、干旱、洪水、飓风,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强度更高、更频繁地发生,导致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动植物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农业生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19节期降水和0℃积温、拔节期到花期降水和0℃积温、花期到成熟期降水和0℃积温;第三类因子包括各土层的(耕作层、30-60cm土层、60-100cm土层、100-2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粒径组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混合模型初步筛选其中对小麦物质分配有影响的因子,再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综合分析小麦物质分配对环境的响应,根据结果进一步探究小麦成熟期根冠比和产量之间的关系[114]。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初步分析结果,设计小麦盆栽实验,设置水分梯度,利用13C脉冲标记技术探究干旱对孕穗期新同化碳对小麦地上地下分配量,运转效率和比例的影响。技术路线图如图1.5.1所示。图1.5.1技术路线。Fig1.5.1Theresearchtechniquerou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温和降水对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章丘市为例[J]. 刘奕辰,高雅洁,张玲,石大山. 江西农业. 2018(14)
[2]陇中旱地春小麦产量对降水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模拟[J]. 任新庄,闫丽娟,李广,聂志刚,王钧,罗永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3)
[3]渭北旱塬小麦产量结构与降水关系研究[J]. 张永红,葛徽衍,刘红,屈晓娟,张艳芬.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3)
[4]冬小麦作物系数的积温模型[J]. 李迎,邓忠,翟国亮,宗洁,蔡九茂,张文正. 节水灌溉. 2015(04)
[5]鲁西北生育期降水与小麦产量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研究[J]. 刘淑云,谷卫刚,尚明华,房毅,刘延忠,阮怀军. 作物杂志. 2013(06)
[6]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J].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查菲娜,岳艳军. 西北植物学报. 2007(08)
[7]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根系吸水功能效率的研究[J]. 刘洪升,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2003(06)
[8]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对产量的影响[J]. 樊有义,高玉振,陈刚,桑涛,曹鹏志,孟中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9]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J]. 赵松岭,李凤民,张大勇,段舜山. 生态学报. 1997(01)
[10]江陵小麦生长的气象条件及小麦产量预测[J]. 王荣堂,刘章勇.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6(03)
博士论文
[1]麦田土壤水分运移与有效性评价[D]. 杨林林.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旱地小麦“产量差”影响因子评估[D]. 胡雨彤.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3]黄土区土壤水分对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D]. 吴元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
[4]株间竞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D]. 宋雷.兰州大学 2009
[5]陕西小麦品种性状演变及其营养特性研究[D]. 樊虎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研究[D]. 兰涛.南京农业大学 2005
[7]土壤水变动下冬小麦根、冠生长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根、冠动态特性分析[D]. 杨贵羽.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线性混合效应的结构脑影像分析及分类研究[D]. 张豪.太原理工大学 2019
[2]半干旱区不同春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稳定性分析[D]. 崔婷.兰州大学 2017
[3]基于土水势理论的压实黄土水分迁移规律研究[D]. 叶正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水文性质的影响[D]. 王超花.兰州大学 2016
[5]积温与春小麦群体生长动态、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D]. 贺丹.东北农业大学 2015
[6]基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评估[D]. 姜程程.山东大学 2015
[7]基于Meta分析的豆科植物—根瘤菌互利共生系统维持机制的研究[D]. 唐振.云南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2186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1根据气象站测量的陆地数据以及船舶、卫星测量的海面温度,计算1880-2005年相对于1951-1980年的全球地表年均温异常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13图1.2.2.1根据气象站测量的陆地数据以及船舶、卫星测量的海面温度,计算1880-2005年相对于1951-1980年的全球地表年均温异常。(A)全球年平均温异常。(B)21世纪上半叶全球年均温异常[20]。Fig1.2.2.1Surfacetemperatureanomaliesrelativeto1951–1980fromsurfaceairmeasurementsatmeteorologicalstationsandshipandsatelliteSSTmeasurements.(A)Globalannualmeananomalies.(B)Temperatureanomalyforthefirsthalfdecadeofthe21stcentury.图1.2.2.2气候变化对世界(自然环境和人类系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的概念图[27]。图中方块颜色,橘色代表与气候相关的部分,绿色代表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部分,蓝色代表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部分,黄色代表与人类社会相关的部分。Fig1.2.2.2Conceptualinfluencediagramondirectandindirecteffectsofdroughts.Colourcode:climatic,health,environmentalandsocialaspectsarerepresentedinred,blue,greenandyellowcolours,respectively.气候变化会导致热浪、干旱、洪水、飓风,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强度更高、更频繁地发生,导致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动植物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农业生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19节期降水和0℃积温、拔节期到花期降水和0℃积温、花期到成熟期降水和0℃积温;第三类因子包括各土层的(耕作层、30-60cm土层、60-100cm土层、100-2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粒径组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混合模型初步筛选其中对小麦物质分配有影响的因子,再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综合分析小麦物质分配对环境的响应,根据结果进一步探究小麦成熟期根冠比和产量之间的关系[114]。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初步分析结果,设计小麦盆栽实验,设置水分梯度,利用13C脉冲标记技术探究干旱对孕穗期新同化碳对小麦地上地下分配量,运转效率和比例的影响。技术路线图如图1.5.1所示。图1.5.1技术路线。Fig1.5.1Theresearchtechniquerou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温和降水对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章丘市为例[J]. 刘奕辰,高雅洁,张玲,石大山. 江西农业. 2018(14)
[2]陇中旱地春小麦产量对降水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模拟[J]. 任新庄,闫丽娟,李广,聂志刚,王钧,罗永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3)
[3]渭北旱塬小麦产量结构与降水关系研究[J]. 张永红,葛徽衍,刘红,屈晓娟,张艳芬.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3)
[4]冬小麦作物系数的积温模型[J]. 李迎,邓忠,翟国亮,宗洁,蔡九茂,张文正. 节水灌溉. 2015(04)
[5]鲁西北生育期降水与小麦产量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研究[J]. 刘淑云,谷卫刚,尚明华,房毅,刘延忠,阮怀军. 作物杂志. 2013(06)
[6]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J].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查菲娜,岳艳军. 西北植物学报. 2007(08)
[7]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根系吸水功能效率的研究[J]. 刘洪升,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2003(06)
[8]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对产量的影响[J]. 樊有义,高玉振,陈刚,桑涛,曹鹏志,孟中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9]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J]. 赵松岭,李凤民,张大勇,段舜山. 生态学报. 1997(01)
[10]江陵小麦生长的气象条件及小麦产量预测[J]. 王荣堂,刘章勇.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6(03)
博士论文
[1]麦田土壤水分运移与有效性评价[D]. 杨林林.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旱地小麦“产量差”影响因子评估[D]. 胡雨彤.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3]黄土区土壤水分对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D]. 吴元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
[4]株间竞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D]. 宋雷.兰州大学 2009
[5]陕西小麦品种性状演变及其营养特性研究[D]. 樊虎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研究[D]. 兰涛.南京农业大学 2005
[7]土壤水变动下冬小麦根、冠生长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根、冠动态特性分析[D]. 杨贵羽.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线性混合效应的结构脑影像分析及分类研究[D]. 张豪.太原理工大学 2019
[2]半干旱区不同春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稳定性分析[D]. 崔婷.兰州大学 2017
[3]基于土水势理论的压实黄土水分迁移规律研究[D]. 叶正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水文性质的影响[D]. 王超花.兰州大学 2016
[5]积温与春小麦群体生长动态、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D]. 贺丹.东北农业大学 2015
[6]基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评估[D]. 姜程程.山东大学 2015
[7]基于Meta分析的豆科植物—根瘤菌互利共生系统维持机制的研究[D]. 唐振.云南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2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0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