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戴云山黄山松—马尾松叶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0:05

  本文关键词:戴云山黄山松—马尾松叶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驱动同属植物在局域尺度的共存机制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系统功能生态学的发展,对海拔梯度上近缘物种的功能性状的分异研究,可以为解释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在群落尺度上的共存提供证据。本文以戴云山常见的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对南坡10个海拔梯度,北坡7个海拔梯度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征及养分含量等方面的32种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采用RDA约束排序分析方法对驱动两种植物针叶性状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区尺度同属植物叶片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并对比了两种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模式与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抗氧化系统在海拔梯度上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随海拔升高南北坡黄山松针叶MDA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马尾松MDA含量在南坡基本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北坡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南坡黄山松针叶中的POD、CAT活性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而后在高海拔又增强,而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北坡,黄山松针叶POD、CAT、SOD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马尾松随海拔的上升,南坡CAT、SOD、POD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接近马尾松分布的上限CAT、SOD又逐渐下降。北坡马尾松CAT、POD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SOD未有明显的变化。(2)黄山松与马尾松两种植物在海拔梯度上具有不同的光合响应模式:南北坡黄山松针叶的叶绿素Chla、Chlb、Chl(a+b)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基本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Chla/b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上无明显差异;南坡马尾松叶绿素Chla、Chlb、 Chl(a+b)含量基本呈现出升-降-升的趋势,北坡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北坡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Chl(a/b)含量随海拔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南坡马尾松呈降低的趋势。(3)南北坡黄山松针叶比叶面积在高海拔区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且北坡黄山松的针叶干物质含量则出现升高的趋势。南坡马尾松针叶比叶面积及针叶干物质含量随海拔的升高无明显差异,仅针叶面积、单根长随海拔有较明显的变化,表明马尾松针叶形态特征在南坡的变化趋于恒定。黄山松针叶形态特征随海拔的变化较明显,南北坡黄山松针叶面积、单根长、单根干重在高海拔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南北坡黄山松与马尾松磷含量的平均值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黄山松与马尾松在生长过程中受到P素供应的强烈限制。南坡每一个海拔,黄山松叶片的N含量均显著低于马尾松,马尾松C:N、C:P显著低于同海拔黄山松。南坡交叉区黄山松针叶钾、钙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这说明两种植物在海拔梯度间的资源分配与利用策略的不同。(5)南北坡相同海拔梯度的马尾松与黄山松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黄酮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南坡马尾松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相同海拔梯度的黄山松,北坡马尾松针叶淀粉含量高于相同海拔梯度的黄山松。显示出两种植物对环境梯度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在同一环境中对逆境的适应强弱不同。(6)对黄山松、马尾松针叶32个叶性状的可塑性分析表明,综合可塑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抗氧化物质、叶绿素含量、叶形态特征、化学计量学特征。说明随海拔升高,抗氧化物质、叶绿素对黄山松与马尾松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叶形态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等作用相对较小。(7)对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RDA分析得出,海拔对两种植物叶性状的变异均有较高影响,各土壤因子对两种植物的针叶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两种植物的叶性状之间也发现多种叶性状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黄山松与马尾松两种松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养分含量、抗氧化系统及抗逆物质、光合色素的变化与海拔变化相关,且两种植物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模式不同。
【关键词】:针叶性状 环境因子 抗氧化系统 光合色素 养分含量 可塑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9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7
  •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7-18
  • 1.4 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立论依据18
  • 1.5 技术路线18-19
  • 2 研究区概况19-20
  • 2.1 地理区位19
  • 2.2 地质地貌19
  • 2.3 气候19-20
  • 2.4 土壤20
  • 2.5 植被20
  • 3 研究方法20-22
  • 3.1 土壤及针叶采集20-21
  • 3.2 土壤理化性质及针叶性状的测定21-22
  • 3.3 数据分析22
  • 4 结果分析22-51
  • 4.1 针叶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22-27
  • 4.2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叶绿素海拔梯度分布格局27-30
  • 4.3 黄山松与马尾松两种植物针叶在不同海拔的形态结构特征30-34
  • 4.4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随海拔的变化34-38
  • 4.5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抗逆物质随海拔的变化38-42
  • 4.6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变化42-47
  • 4.7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叶性状可塑性比较47-48
  • 4.8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48-51
  • 5 讨论与总结51-59
  • 5.1 海拔高度对黄山松马尾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51-52
  • 5.2 海拔高度对黄山松与马尾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52-53
  • 5.3 海拔高度对黄山松马尾松针叶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53
  • 5.4 海拔梯度对马尾松与黄山松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53-55
  • 5.5 海拔梯度对黄山松与马尾松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黄酮的影响55-56
  • 5.6 坡向对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的影响56
  • 5.7 南北坡交义区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种间差异56-57
  • 5.8 可塑性指数的讨论57
  • 5.9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7-59
  • 结论与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8
  • 致谢68-69
  • 附录69-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忠玲,项凤武,高文韬;东大坡不同海拔梯度木本植物群落多样性[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何飞;刘兴良;慕长龙;郑少伟;冯永超;汪明;;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种-面积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3 罗璐;申国珍;谢宗强;喻杰;;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乔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21期

4 胡玉昆;李凯辉;阿德力·麦地;柳妍妍;范永刚;王鑫;高国刚;;天山南坡高寒草地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J];生态学杂志;2007年02期

5 张荟荟;潘存德;巴扎尔别克.阿斯勒汗;寇福堂;谭卫平;;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王桔红;张勇;崔现亮;杜国祯;;不同海拔梯度糙皮桦和紫果云杉种子的萌发变异[J];生态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潘红丽;李迈和;蔡小虎;吴杰;杜忠;刘兴良;;海拔梯度上的植物生长与生理生态特性[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8 彭剑峰;勾晓华;陈发虎;方克艳;张芬;;坡向对海拔梯度上祁连圆柏树木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9 杨雁;金航;王家金;陈美兰;石亚娜;欧小宏;刘大会;;大理苍山不同海拔梯度和土壤对野生滇龙胆生长及其成分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04期

10 高远;慈海鑫;邱振鲁;陈玉峰;;山东蒙山植物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格局[J];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宇军;房丽君;;蝴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研究[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2 陈立同;马飞;张晓玮;赵长明;;西藏急尖长苞冷杉与川滇高山栎叶片δ~(13)C和LMA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张石宝;胡虹;周浙昆;许琨;;帽斗栎光合作用及相关叶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英文)[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4 高信芬;;墨脱南迦巴瓦峰生物多样性垂直梯度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颜O,

本文编号:362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62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