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对太子参开花模式及繁殖适合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3-18 02:49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为石竹科、异叶假繁缕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典型的二态混合交配系统植物。太子参特有的两型花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开花模式,是研究植物二态混合交配系统的好材料。本文以辽东山区野生两年生太子参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在太子参不同发育阶段,测定其根茎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根茎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与其开花模式的相关性,以此来判断内源激素水平对开花模式的调节作用,为揭示二态混合交配系统维持的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在太子参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外源激素全株喷施处理,观测分析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开花时间、开花数目、种子数、肉质根数目及根重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调控太子参开花、种子产量及根产量的外源激素种类、浓度、处理时期及方法,为太子参规模化种植中合理使用外源激素、提高种子和根的产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太子参不同发育阶段根茎中4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较高浓度的内源GA和低浓度IAA含量均可促进两型花成花及花的发育,尤其是对CL花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即在CL花期的GA含量是CH花期的1.4倍;较低浓度的ZT含量有利于CH花的...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基金项目资助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态混合交配系统简述
1.2 影响CH-CL系统两型花比例的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2.3 土壤水分与营养
1.2.4 传粉者、种子捕食者和食草动物
1.3 典型的二态繁殖系统植物—太子参
1.4 植物激素简述
1.4.1 植物内源激素
1.4.2 植物外源激素
第2章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不同发育阶段太子参根茎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3.1 前言
3.2 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用于内源激素水平检测的样本采集
3.2.3 样品激素的提取方法
3.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含量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太子参各发育阶段的繁殖特征
3.3.2 不同发育阶段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3.4 讨论
第4章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开花和繁殖力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及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计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花期的影响
4.3.2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开花数目的影响
4.3.3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坐果率与结实率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花期的影响
4.4.2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开花数目的影响
4.4.3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坐果率与结实率的影响
4.4.4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根数及根总重量的影响
4.4.5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开花及繁殖力影响的分子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4035884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基金项目资助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态混合交配系统简述
1.2 影响CH-CL系统两型花比例的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2.3 土壤水分与营养
1.2.4 传粉者、种子捕食者和食草动物
1.3 典型的二态繁殖系统植物—太子参
1.4 植物激素简述
1.4.1 植物内源激素
1.4.2 植物外源激素
第2章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不同发育阶段太子参根茎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3.1 前言
3.2 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用于内源激素水平检测的样本采集
3.2.3 样品激素的提取方法
3.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含量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太子参各发育阶段的繁殖特征
3.3.2 不同发育阶段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3.4 讨论
第4章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开花和繁殖力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及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计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花期的影响
4.3.2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开花数目的影响
4.3.3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坐果率与结实率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花期的影响
4.4.2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开花数目的影响
4.4.3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两型花坐果率与结实率的影响
4.4.4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根数及根总重量的影响
4.4.5 外源激素对太子参开花及繁殖力影响的分子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4035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03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