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信任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任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信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信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交往态度,是社会交往主体根据利益安全考虑和行为后果预期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心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和文化模式,社会信任对个体完善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给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危害:弱化人们的政治认同,影响政治稳定;增加了交易成本,制约经济发展;涣散社会团结,迟滞社会进步;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受,阻碍个体人格完善。导致我国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从社会层面看主要有:传统的信任模式不适应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式微;西方信任模式不适合我国社会结构类型;现实社会的多元文化冲突导致信任基础不牢固;急剧的社会转型引发社会信任预期不稳定。从社会信任教育层面看主要有:社会信任教育面临从未有过的淡漠;社会信任教育出现严重的偏斜;社会信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陈旧;社会信任教育的环境恶化。从个人层面看主要有:短期的利益诉求影响信任选择;片面甚至错误的事实判断降低了信任预期;陈旧的、投机的合作观念阻碍信任转型;实用性的价值取向动摇信任基础。 信任是人们交往的基础,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推动力。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必须建立起自己良好的社会信任。我们认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建设我国良好社会信任的可行途径。这是因为,立足当前我国现实,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从必要性看: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融洽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从可能性看: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多元信任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信任需求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与精神动力。 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我们认为基本的对策有:制定适度的教育目标——融洽人际信任关系、提升社会组织信用水平、增强社会信任程度;选定合适的教育内容——责任使命教育、诚信友爱教育、契约规范教育、合作互惠教育、失信耻辱教育;贯彻高效的教育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运用新颖的教育载体:志愿服务、管理活动、文化建设、大众传媒;实施优效的教育方法:案例分析法、舆论引导法、奖罚激励法、榜样示范法;优化教育环境:优化家庭环境、优化学校环境、优化社区环境、优化组织环境、优化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任对于我们每一人,对于我们的社会都是必须的、重要的。建设良好的社会信任是艰巨、繁重的任务。只要我们认真、扎实地做好社会信任教育,,建设良好的社会信任还是大有希望的。
【关键词】:社会信任 信任危机 社会信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5
- (一) 问题的提出9
- (二) 研究综述9-14
- 1. 信任研究的简要历程9-10
- 2. 信任问题的研究内容10-11
- 3. 对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11-14
- (三) 研究意义14-15
- 1. 学术价值14
- 2. 应用价值14-15
- 一、 社会信任概述15-22
- (一) 社会信任的含义15-17
- 1. 信任相关概念辨析15-16
- 2. 社会信任含义界定16-17
- (二) 社会信任的类型17-19
- 1. 根据信任主体的归属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18
- 2. 根据信任产生的来源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18
- 3. 根据信任对应的内容分为品德信任和能力信任18-19
- (三) 社会信任的本质19-22
- 1. 社会信任是一种交往态度19-20
- 2. 社会信任是一种价值心理20-21
- 3. 社会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源21
- 4. 社会信任是一种文化模式21-22
- 二、 当前我国社会中信任危机的表现、危害与成因22-32
- (一) 当前我国社会中信任危机的表现23-24
- 1. 信任危机在政治交往中的表现23
- 2. 信任危机在经济交往中的表现23-24
- 3. 信任危机在文化交往中的表现24
- 4. 信任危机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24
- (二) 当前我国社会中信任危机的危害24-26
- 1. 弱化政治认同,影响政治稳定24-25
- 2. 增加交易成本,制约经济发展25
- 3. 涣散社会团结,迟滞社会进步25-26
- 4. 降低幸福感受,阻碍个体完善26
- (三) 当前我国社会中信任危机的成因26-32
- 1. 社会转型期社会信任遭遇多种冲突27-29
- 2. 社会信任教育存有诸多问题29-30
- 3. 个体的不当认识与不良行为使社会信任遭受沉重打击30-32
- 三、 当前我国开展社会信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2-38
- (一) 当前我国开展社会信任教育的必要性32-35
- 1. 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2-33
- 2. 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融洽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33-34
- 3. 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公民意识培育的题中之义34-35
- 4. 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要求35
- (二) 当前我国开展社会信任教育的可能性35-38
- 1. 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5-36
- 2. 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36-37
- 3. 多元信任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37
- 4. 群众日益增长的信任需求为开展社会信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37-38
- 四、 当前我国开展社会信任教育的基本举措38-50
- (一) 制定适度的教育目标38-39
- 1. 融洽人际信任关系38-39
- 2. 提升组织信用水平39
- 3. 增强社会信任程度39
- (二) 选定合适的教育内容39-42
- 1. 责任使命教育39-40
- 2. 诚信友爱教育40
- 3. 契约规范教育40-41
- 4. 合作互惠教育41
- 5. 失信耻辱教育41-42
- (三) 贯彻高效的教育原则42-43
- 1. 求实原则42
- 2. 民主原则42-43
- 3. 层次原则43
- 4. 激励原则43
- (四) 运用新颖的教育载体43-45
- 1. 志愿服务44
- 2. 管理活动44-45
- 3. 文化建设45
- 4. 大众传媒45
- (五) 实施优效的教育方法45-48
- 1. 案例分析法46
- 2. 舆论引导法46-47
- 3. 奖罚激励法47
- 4. 榜样示范法47-48
- (六) 优化多方的教育环境48-50
- 1. 优化家庭环境48
- 2. 优化学校环境48-49
- 3. 优化社区环境49
- 4. 优化组织环境49
- 5. 优化社会环境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1.著作51
- 2.学位论文51
- 3.期刊文章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董才生,徐晓海;社会化与信任的培育[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3 梁莹;王君君;;社会信任模式与合作型信任的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史根洪;;信任危机:一种社会转型视角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柳晓青;;关于社会信任状况调查的分析与评估[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4期
6 马俊峰;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4期
7 王建民;;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关系维持——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张广利;孙贵霞;;普遍信任的缺失与培育: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杜瑛;;国内“差序格局”研究的文献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郑红娥;张艳敏;;论系统信任:关于中国信任问题的思考[J];江淮论坛;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欢;社会转型与系统信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周星;论我国公众信任观的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雷;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陆平平;信任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信任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信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