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8:01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批判性传承,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应然前景。生态文明理念,一方面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本质关系,调和原本分离对立的激烈局面,为生态社会的确立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民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之中,逐渐从行为方式上化解生产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矛盾冲突。而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和关键因素就在于社会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化与养成。只有社会全体公民自觉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指导行为,才会为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甚至全球的稳固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支撑和保障。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化和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亟需面对和解决的根基性问题,既要立足于全面整体的范畴之上,‘又要结合具体实际,因材施教地开展意识培育。在论述总结国内外对于生态文明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本篇论文以生态文明和当代公民意识作为生态文明意识的理论基石,在借鉴了中西方源远流长的生态思想的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意义,从而为整篇文章的论述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同时,结合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现状,阐发了生态文明意识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中的局限与困境,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以及在全球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的多方可行性条件。通过对生态文明意识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探究,文章以生态文明意识和客观环境在价值趋向、构建原则、功能效用等契合点为依托,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转换、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生态公正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提出了策略建议:结合生态道德和生态良知为内核的生态文化熏陶,以生态主体转换实现的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自我认同为内推力,促进公民生态公正价值观的确立和强化,最终从内驱、外化两个方面实现公民生态行为的理性践行,为生态文明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基。
【关键词】:生态文明 当代公民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 教化养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0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文献综述12-17
  • (一) 国外文献综述12-14
  • (二) 国内文献综述14-17
  • (三) 论文研究的趋向17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一) 研究思路与目标17-18
  • (二) 研究方法18-19
  •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说明19-20
  • 第一章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理论内涵20-33
  • 第一节 生态文明与当代公民意识20-24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20-21
  • 二、公民意识的内涵21-22
  • 三、生态文明与当代公民意识22-24
  • 第二节 当代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理论基础24-29
  • 一、西方生态自然观及相关理论24-26
  • 二、马克思的生态思想26-27
  • 三、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27-29
  • 第三节 当代公民生态文明意识29-33
  • 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29-30
  • 二、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特征30-31
  • 三、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价值31-33
  • 第二章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存在问题分析33-44
  • 第一节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理论研究的困境33-35
  • 一、惯性批判思维的定势33-34
  • 二、生态文明意识独立性研究的不足34-35
  • 第二节 公民生态文明行为的实践局限35-39
  • 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淡薄与断层35-37
  • 二、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的脱轨37-38
  • 三、次级位生态文明的弱势发展38-39
  • 第三节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问题的原因分析39-44
  • 一、当代公民生态文明角色的失当39-40
  • 二、生态文化环境中公民价值体系的非完整性40-42
  • 三、非公平性的公民生态文明话语实践42-44
  • 第三章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的可行性分析44-57
  • 第一节 世界范围的生态文明景观44-48
  • 一、势如破竹的全球生态化发展浪潮44-45
  • 二、如火如茶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45-47
  • 三、相得益彰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47-48
  • 第二节 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的可行性条件48-52
  • 一、薪火相传的生态意识48-50
  • 二、逐步觉醒且壮大的生态公民主体意识50-51
  • 三、系统而连贯的生态文明教化51-52
  • 第三节 生态文明意识与客观环境之契合52-57
  • 一、异曲同工的价值趋向52-54
  • 二、共同遵循的建设原则54-55
  • 三、互补共勉的功能效用55-57
  • 第四章 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思考57-69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转换57-60
  • 一、确立生态思维的辩证性和独立性57-58
  • 二、树立公民的生态主体权责观58-59
  • 三、强化公众的生态话语体系59-60
  • 第二节 培育生态文化60-64
  • 一、正视生态教育与现代传媒60-62
  • 二、树立生态道德,塑化生态良知62-63
  • 三、容纳丰盛化的生态文化63-64
  • 第三节 树立生态公正的价值理念64-69
  • 一、保障公民环境权,拓展生态参与途径64-66
  • 二、坚定权责一致,重组生态机制66-67
  • 三、接轨全球性生态共识,开拓生态空间67-69
  • 结语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态文明意识[J];公安研究;2009年02期

2 朱雪梅;;如何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基础》课中[J];学理论;2009年16期

3 隋秀英;陈士勇;;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势在必行[J];理论界;2010年08期

4 卓越;赵蕾;;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5 王力年;马佳;;浅析公民生态文明意识[J];现代交际;2013年08期

6 陈军绘;;“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闫喜凤;;论生态文明意识[J];理论探讨;2008年06期

8 李瑾;;论当代青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王咏梅;;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刘泰来;孙小刚;;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美丽中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慧琼;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N];深圳特区报;2008年

2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副教授 于洋;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应树立“三观”[N];大连日报;2012年

3 马德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加快绿色兴隆建设[N];承德日报;2008年

4 韶关日报记者 王建喜;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N];韶关日报;2011年

5 ;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4年

6 山东省肥城市里留小学 张言勤;绿色知识 绿色力量[N];美术报;2012年

7 记者 蔡志军;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共同保护海洋环境[N];北海日报;2013年

8 王雪峰;团市委组织开展“服务两化工程青年行动”[N];辽源日报;2008年

9 副市长 王盛章;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倾力打造绿色晋中[N];晋中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华;全力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N];凉山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坤;试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士勇;论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雪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樊宇;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困境与突破[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5 毛彩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孙瑛彤;小组工作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中的运用[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7 乌云哈斯;牧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方林莉;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0 解明桃;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97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