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表智类成语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9 05:26
本文关键词:俄汉表智类成语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成语 表智类成语 文化共相 文化异同 形象性
【摘要】: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成语(本文所涉及的成语是广义上的成语,包括俗语、谚语等)却是语言的缩影。成语是人类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沉淀的精华,是言语的精华。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语言变化的快慢,取决于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变化的快慢。相对地,语言亦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从古至今的变化。每一种民族语言的成语都必定与它的文化息息相通,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成语是文化的积淀,是历史的透镜,折射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映照着民族文化的种种形态。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与人的智慧直接发生关系,即表智类成语,用于评论人类的智慧。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当两种不同的语言碰撞时,不仅需要理解其意义,更需要理解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等。在俄汉成语中存在着不少表智类成语,许多都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本文即是基于这一点,对两种语言中的这类成语之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及学习俄语的中国人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由前言,正文以及结论三部分组成。 前言指出俄汉成语的研究现状。俄语语言学界对成语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Виноградов首次对成语进行系统和全面研究并将其确立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科学。随后几年,原苏联语言学界出现了大批研究俄语的专家。俄语成语学得到飞速发展。虽然专家对成语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系统研究但在成语的概念一说上始终没有统一的意见。一般对成语的概念和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争。汉语学界对汉语成语的研究历史悠久,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对成语的研究比较全面和系统。中国学者对俄语成语的研究也是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潮,对成语的概念、特征、语用、语义以及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但对汉语成语的概念及范围,也存在着和俄语成语一样的争议。 本文分析这类成语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正确理解俄汉表智类成语,以及熟练掌握其用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比这类成语以揭示其中蕴涵的两国文化,对俄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正文部分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简述俄汉成语的基本概念及其范围,指出本文所分析成语的范围及立场。俄语成语的研究历史悠久,但直到今天对俄语成语概念的定论还存在着很大争议。不同派别的学者对俄语成语的划分各不相同。概括而言,可以分为三派,我们拟名为“宽派”、“窄派”和“居中派” “宽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М.И.Михельсон,Н.М.Щанский等。他们强调成语的再现性。М.И.Михельсон认为“凡是用意义合适的形象或甚至以句子谚语性词语谚语俗语和人们熟悉的引语形式出现的整句名言用暗示譬喻的方式转义地表达的东西”都归于成语。 “窄派”的代表人物是А.И.Молотков。这派强调词的原型组合的完全转义,视成语为词的等价物。А.И.Молотков认为:“成语是有转义的词的组合,是具有成语义的固定词组”,“成语与单词一致,可支配单词或者为单词所支配,可依赖于词”。 “居中派”的代表人物是В.В.Виноградов,他认为成语包括идиоматика和фразеология。区别在于前者无理据性,而后者有理据性。 汉语成语学家对汉语成语范围的把握也有三派之分。 “宽派”代表有史式。他强调定型性,认为汉语成语的含义应是广义的,既包括以四字词组居多的老成语,也包括以三言词组居多的口头熟语,还包括来自民间以短句居多的谚语,字数从三言到十六言都有。 “窄派”的代表人物有向光忠、刘洁修。向光忠强调成语的短小精悍和凝固性,认为“成语是长期相习沿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成语是历史的产物,隶属于词组范畴”。 “居中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国凡。他认为,“现在用成语称呼的固定词组,有宽有窄。宽一点,可以把谚语、俗语包括进去;窄一点,不包括谚语、俗语。” 本文综合各学派的意见,并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分析表智类成语,取对俄汉成语最广义的理解。 第二章主要分析俄汉表智类成语在意义以及形象上的异同。由于俄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要找到完全等值的对应成语几乎不可能。因为首先在语言组织和结构上就很难达成一致。所以本文以意义和形象两个方面为基础,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未进行分析。 第一层是在两种语言中意义和形象基本能对应的表智类成语,这类成语在两个民族思维中没有较大差异,容易理解。成语意义、形象以及文化背景基本等值。 第二层是在两种语言中意义对应,但形象却不相同。即在两种语言中,两个民族对事物(形象)的理解有差异,理解了这种差异之后,就能在相应语言中找到对应或类似的成语。这类成语的形象或者文化背景部分相符,不完全等值。 第三层是民族固有成语,无法在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成语,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些成语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民族因素,如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等。这些因素反映到成语中即成为理解上的难点。针对这类成语须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这个层面的成语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在汉语成语中,由于汉语中四字成语多源自典故并带有书面色彩,因此很难在俄语中找到相应的成语。这类成语基本不等值。 第三章分析成语所反映的文化。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成语反映的文化共相,即两个民族间相通的文化,思想等。两个民族虽然地域不同、历史发展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共通的地方。第二部分是成语反映的文化差异。这是学习俄语或学习汉语的朋友需要了解的。民族色彩浓厚的成语往往反映的是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结论部分旨在总结全文,归纳俄汉表智类成语的特点:它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生动、简练,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并能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这类成语具有非常强烈的评价性,具有明显的正面评价或负面评价意义等等。以及对表智类成语及其成语形象所蕴涵的两民族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如行为活动、性格特点、心理因素、风俗信仰、历史典故和世界观等等。
【关键词】:成语 表智类成语 文化共相 文化异同 形象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5
【目录】:
- 内容摘要5-8
- 外文摘要8-13
- Введение13-15
- Глава 1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 русского 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ов15-20
- 1.1.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15-16
- 1.2.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16-17
- 1.3.Фразеологизмы,оцеиивающие ум(разум,способности)человека17-20
- Глава 2 Семантика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ов,оценивающих ум(разум,способности)человека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20-36
- 2.1.Зквивалентные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ы в двух языках20-24
- 2.2.Неполнозквивалентные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ы в двух языках24-28
- 2.3.Собственные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ы в двух языках28-36
- 2.3.1 Русские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ы,трудно понимаемые для китайцев28-33
- 2.3.2 Китайские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ы,трудно понимаемые для русских33-36
- Глава 3 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ов,оценивающих ум(разум,способности)человека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36-47
- 3.1.Культурные универсалии36-38
- 3.1.1.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об уме,разуме и способностях двух наций36-37
- 3.1.2.Зоонимы,имеющие равную символику в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37-38
- 3.1.3.Соматизмы,имеющие равную символику в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38
- 3.2.Кулътурные различия38-47
- 3.2.1.Зоонимы,имеющие разную символику в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38-40
- 3.2.2.Растительность,имеющая разную символику в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40-41
- 3.2.3.Соматизмы,имеющие разную символику во фразеологии41-42
- 3.2.4.Режим страны42
- 3.2.5.Язык и образование42-44
- 3.2.6.Разные религия и легенда44-47
- Заключение47-49
- Литература49-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茜;从语言文化角度看体现“человек(人)”特征的俄语成语[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1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11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