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姓名研究对比
发布时间:2017-12-05 13:32
本文关键词:汉俄姓名研究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人姓名 俄罗斯人姓名 对比 巴拉第拼音音标系统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范围日益广泛,从单层面的经济交流扩展到文化交流。两国政府也为其发展出台了相关行之有效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崛起,全球范围内兴起一轮汉语热。人们都将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使得中国文化成为全球热爱汉语的人们迫切学习的知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对比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汉语姓名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并且其中有很多隐含的文化因素更是值得探究。 通过对中俄姓名进行深入而系统地对比分析和研究,可以扩展和丰富姓名学的研究,透视中俄两国深层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消除中俄跨文化交流中的偏误和消极因素,并且对汉语教学、俄语教学中出现的负迁移有积极影响,以及对教材的编写具有参考作用。 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基于以下几个学科的理论之上:词汇学、语义学、语音学、语言类型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 我们主要运用两种方法:历时分析法,对比研究法。 除绪论外,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中国人姓名研究。本章内容包括:中国姓名的历史、起源、结构形式。要了解中国人的姓名还有追溯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部分—俄罗斯人姓名的研究。本章探讨俄罗斯人姓名的来源和结构形式。 第三部分—俄罗斯人姓名俄汉翻译问题与中国人姓名汉俄音译问题。翻译是各国人和各种国际文化之间的重要交流工具,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名字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章探讨的是关于俄罗斯人名(包括姓与父称)汉译问题与中国人名译音成俄语(用西里尔文字音译)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这个问题经常造成一些困难。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例子来探讨中俄姓名翻译的重点,并将分析姓名的特性与如何将其中的性别特点体现出来等问题。 第四部分─汉俄姓名变化。中俄两国50年来的名的变化发展。 第五部分─结语。此部分预测了中俄双方姓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36;H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玲;俄罗斯姓名的文化伴随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曾婷;;俄罗斯人姓名趣谈[J];俄语学习;2007年02期
3 何映玉;俄汉姓名对比谈[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4 杨雪;俄罗斯人姓名构成及其文化溯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路慧萍;;论俄罗斯人的姓名及其文化蕴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Н.А.Петровский,郑述谱;俄罗斯人名纵横谈[J];外语学刊;1983年02期
7 吴杏君;关于俄语中人名的来源和演变[J];外语学刊;1985年01期
8 张豫鄂;俄罗斯人名形态结构的文化语义分析[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9 张则桥;外国人姓名的结构形式及识别[J];世界文化;2003年02期
10 楼光庆;从姓名看社会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3期
本文编号:1255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25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