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Л.Барто诗歌中称呼语的语义-结构类型
本文选题:А.Л.Барто 切入点:诗歌 出处:《高教学刊》2015年19期
【摘要】:我国对俄语称呼语的研究由来已久,该方面的成果不断涌现,已经从句法层面转向语用层面,但是对称呼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研究还甚少,为此,本文以Барто作品为素材,试图探讨Барто诗歌作品中称呼语的语义-结构类型,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们的重视,共同致力于探讨称呼语在其它文本中的使用特点及功能。
[Abstract]:Russian address has been studied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have been emerging constantly and have shifted from the syntactic level to the pragmatic level.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address terms in literary work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literary works as the material.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emantic-structural types of address terms in his poems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his colleagues an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the use of address terms in other texts.
【作者单位】: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基金】: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课题“俄汉翻译方法与翻译语境制约机制探析”(一般)[2013]第17号38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利华;;试论中学生言语交际的得体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余芬;;礼貌原则视角下权势关系的维护[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姚灯镇;论言语交际中的代码偏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游戚东梦;;从汉语称呼语中透视中国文化和礼貌[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5 张洋;;语言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以中英韩三种语言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28期
6 栾景琳;;日汉寒暄语的对比与翻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7 李森;;浅析谦语语用表达的多功能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张扬;;浅谈汉语语境下的教师批评言语行为——以网络上一则热帖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晏;;哈尼亲属称谓语泛化初探[J];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殿恩;从汉英交际语用失误及对比看文化差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洁;由英汉称呼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2 陈玉;中美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吴永琴;陈霞;;从女性称呼语管窥中法文化之异同[J];法国研究;2007年02期
4 唐燕飞;;从心理角度看称呼语转换现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6期
5 孙飞凤;林晓英;;论汉语称呼语——汉文化中某些观念持续性的折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刘楚群;余华;;群体称呼语连用问题浅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英慧;;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翻译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马迪;;英汉称呼语差异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1期
9 褚敏;;俄语称呼语的变迁[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10 阮秀娟;;英日称呼语比较探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封淑珍;;称呼语运用例谈[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徐绍明;;军人制式称呼语浅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秀芹;张积家;;关于“老外”一词的心理学研究——对一个称呼语使用动机和感受的调查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丁崇明;陈绂;;现代女性配偶称呼语考察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曹铁根;;称呼与得体[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10 李英;王佳一;丁梦蕾;;咨询中的称呼语之心理功能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永奋;临时称呼语趣谈[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销售基本知识(三):交往中相互介绍的细节[N];电脑商报;2003年
3 张春芳;相似的中韩称呼语[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任秀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医患对话的社会语言学研究[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5 刘桂芹;把爱传递给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散木 伦华;从社会变动看“同志”一称的意义[N];北京日报;2004年
7 吴天锡;怎样拉开交际会话的序幕?[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吉;现代俄语称呼语的结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从小说《抉择》看称呼语的交际功能[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迟丽娜;韩中现代社会称呼语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郁万霞;甘肃永登地区称呼语及其演变的调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丽;中美研究生称呼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琪;英汉称呼语的礼貌和言外之力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吴晓君;“姓+称呼语”一类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伟红;称呼语隐喻用法的情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蕾;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英实;关于初级中学《朝鲜语文》教科书的称呼语研究现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郑倩;关于文本会话中称呼语转换现象的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20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72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