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scholars have loved the study of metaphor. From Aristotle to contemporary linguists, metaphor has been studi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harm of metaphor is shown not only in linguistics, but also in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culturology. Metaphor, as a rhetorical device, is mysteriou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nguage, and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etaphor will also understand a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language user. The concept of text or text has come into the attention of language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text or text is not long, but it has aroused great controversy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text. As a unique part of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the research value of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is no less than that of Russian political 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metaphor phenomena in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mak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f metaphor and discourse from a unique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nalyzes the metaphor phenomenon in the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by the method of illustrative analysis.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to explore its deep national character and rich national connotation.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academic research background,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viewpoints in modern metaphor theory, and in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discourse and explains its definition in detail.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sublimation part of this thesis, which is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 of metaphor in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the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abstracte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红;俄语切分结构研究的新角度[J];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2 黄瑶;;概念隐喻在语篇中的衔接及连贯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5期
3 王霞;;试论俄汉语篇名词回指对比[J];林区教学;2006年04期
4 王霞;;俄汉语篇名词回指对比分析[J];林区教学;2007年10期
5 任绍曾;;概念隐喻及其语篇体现——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0期
6 张红君;浅谈语篇语法及其双重功能[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许红娥;模块阅读教学法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任育新;;从关联理论看语篇语境效果的取得[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王冰营;姚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梁亚冰;;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篇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志成;;比较翻译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天文;;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评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琦;;俄语《40课》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贾旭杰;;基础俄语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管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马岩;;俄语二格句二题[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赵景林;;俄语中人的称谓简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高路;黄贤军;莫静清;杨玉芳;;汉语文本语篇语句焦点的确定[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春友;多数塔吉克斯坦人支持保留俄语地位[N];光明日报;2010年
2 何俊芳;俄语中的族类概念(上)[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朱百强 赵宝琦;眉县农民争学俄语出国打工[N];宝鸡日报;2008年
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世界俄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刘利民;以中俄“语言年”为契机推动我国俄语人才培养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国栋 记者 姜健;举办俄语大赛 推动对俄交往[N];牡丹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丁雷;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中心成立[N];大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康慨;列宁格勒女性悲情史获俄语布克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记者 陈麒发;你方唱罢我登场 俄语年里踏歌声[N];中俄经贸时报;2010年
9 何俊芳;俄语中的族类概念(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哲;新战略急需“俄语通”[N];哈尔滨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史成周;汉语叙事性语篇和描述性语篇中的信息包装[D];山东大学;2011年
6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9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利琴;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璐;语篇递模式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教学中应用的实验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瑞丽;从系统功能角度阐释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尤静;英文编者按中的话语主题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刘大稳;介入理论视角下新闻评论语篇中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陈寅晓;网络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燕;学术语类英语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盖黎莉;语篇中的互动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吴玲芳;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之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33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23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