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变译之仿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9:45
【摘要】: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翻译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全译,研究者总结翻译事实并提出了变译理论。变译包括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译写、阐译、参译、仿作十二种方法。仿作是“仿”的变通手段对应的变译方法之一。仿作,即“模仿+创作”,指模仿源语作品或译语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译语创作的一种变译活动。由于仿作确立的时间不长,国内外对仿作研究较少,本文在搜集大量例子的基础上,在变译理论的指导下,从仿作的内涵及外延、过程、单位、方法、原则及功用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构筑俄汉仿作方法体系。内涵及外延旨在让读者全面地认识仿作,原则、过程、单位和方法为翻译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功用说明仿作研究的必要性。
【图文】:
变译十二法是介于全译和创作之间的一种关系,仿作在其中创作的成分最大,逡逑全译的成分最小。在十二法中,仿作离参译的关系最近,离摘译的关系最远。参逡逑译是摄取有用信息引译为证做参考M,仿作是摄取有用信息进行创作,如图1:逡逑?黄忠廉,李明达.变译方法对比研究[.丨丨.外语学刊.2014,邋(6).第90页.逡逑15逡逑
图2歌曲《喀秋莎》(节选)逡逑译者拿到这首歌曲时,首先理解原文,这首歌曲的大意是:前苏联春回大地,逡逑无限,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思念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这是一首爱逡逑曲,但是它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逡逑。逡逑节选部分的全译译文是:苹果花与梨花已盛开/河上飘着雾/喀秋莎来到了岸逡逑站在又高又陡的岸上。全译译文作为歌词较为拗口,不押韵,不适合歌唱,为逡逑明快简捷的节奏、朴实流畅的旋律,使用仿作的方法,仿风格、仿押韵。寒逡逑译文非常符合。原文的韵脚是-0S,寒柏的译文压的是A和ANG的韵。逡逑第三步是作的过程。原文最后一句是“站在又高又陡的岸上”,寒氏最后一“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译文一句是原文没有直接内容的,是译者的创作,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句与歌曲的主题契合,作者只是根据汉语的习了适当的创作。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5
本文编号:2655954
【图文】:
变译十二法是介于全译和创作之间的一种关系,仿作在其中创作的成分最大,逡逑全译的成分最小。在十二法中,仿作离参译的关系最近,离摘译的关系最远。参逡逑译是摄取有用信息引译为证做参考M,仿作是摄取有用信息进行创作,如图1:逡逑?黄忠廉,李明达.变译方法对比研究[.丨丨.外语学刊.2014,邋(6).第90页.逡逑15逡逑
图2歌曲《喀秋莎》(节选)逡逑译者拿到这首歌曲时,首先理解原文,这首歌曲的大意是:前苏联春回大地,逡逑无限,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思念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这是一首爱逡逑曲,但是它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逡逑。逡逑节选部分的全译译文是:苹果花与梨花已盛开/河上飘着雾/喀秋莎来到了岸逡逑站在又高又陡的岸上。全译译文作为歌词较为拗口,不押韵,不适合歌唱,为逡逑明快简捷的节奏、朴实流畅的旋律,使用仿作的方法,仿风格、仿押韵。寒逡逑译文非常符合。原文的韵脚是-0S,寒柏的译文压的是A和ANG的韵。逡逑第三步是作的过程。原文最后一句是“站在又高又陡的岸上”,寒氏最后一“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译文一句是原文没有直接内容的,是译者的创作,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句与歌曲的主题契合,作者只是根据汉语的习了适当的创作。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庆华;;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策略选择——以《红楼梦》英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5年03期
2 王林;宋晓璐;;中药说明书的英译策略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吴嘉佑;;浅谈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模仿[J];中国翻译;2015年02期
4 余耀清;;读写沟通,让“仿作”熠熠生辉[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年01期
5 陶源;;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单位研究[J];外语教学;2015年01期
6 郝稷;;再造西游:阿瑟·韦利对《西游记》的再创性翻译[J];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04期
7 黄忠廉;李明达;;变译方法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14年06期
8 陈百琴;;从目的论看广告翻译策略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陈云;;互文性视角下的广告翻译[J];海外英语;2014年02期
10 濮建忠;;语料库驱动的翻译研究:意义单位、翻译单位和对应单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洪银针;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俄语广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杜艳红;《聊斋志异》仿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5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65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