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21:23

  本文关键词:俄语公益广告语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广告,即广而告之,是广告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借助媒介或其他形式面向公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根据广告的服务领域及交际目的,可分为政治广告、社会广告和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又称公共广告或服务广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广告。它有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也有别于不易公共利益、福利、服务为目的的诸如征婚、寻人广告等非盈利性社会广告。 本文以俄语公益广告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宏观理论与微观语料事实相结合、演绎推理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对俄语公益广告语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首先对俄语公益广告语言做了明确界定,并对俄语公益广告的分类、任务及主体进行扼要论述。公益广告包括很多要素,如广告词、广告音乐、广告音响等。广告语言即广告词是本文着力研究的对象,它是广告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此基础之上,对俄语公益广告语言中的词汇、语义、语用诸方面展开全面探讨。本文认为,俄语公益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其符号化过程亦即信息诉求和信息传递过程。在实现公益广告诉求目标过程中,俄语公益广告语言的诸多因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并形成一些独有的特点。比如词汇因素中的情感诉求、公益广告文字的高语境性、公益广告交际的受众群体性及不确定性等。 语言因素及其表现方式的独特性必然导致俄语广告公益语言独特的风格及其语体个性化特征的形成。
【关键词】:公益广告 广告诉求 广告交际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5-6
  • 俄文摘要6-8
  • Введение8-12
  • Глава 1.Социальная реклама и общество12-20
  • 1.1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понятия социальной рекламы12-13
  • 1.2 Виды соцнальной рекламы13-16
  • 1.3 Задачи социальной рекламы16-17
  • 1.4 Рекламный пролесс и его участники17-20
  • Глава 2.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 социальной рекламы20-34
  • 2.1 Сильнодействующее слово20-23
  • 2.2 Сила глагола23-26
  • 2.3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эпитетов26-32
  • 2.4 Целесообразность метафор32-34
  • Глава 3.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е тактики в социальной рекламе34-52
  • 3.1 Аргументация в социальной рекламе34-39
  • 3.2 Стратегня социальной рвкламы39-42
  • 3.3 Социальные смысла рекламы42-45
  • 3.4 Нерекламность рекламного носителя45-52
  • Заключение52-54
  • Литература54-57
  • Приложение57-5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59-60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60-61
  • 研究生履历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祁聿民;;论广告的文化气质[J];中国广告;1996年02期

2 张明芳;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广告的说服性[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何英玉;俄语报刊广告语言初探[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4 徐星;俄语广告语体及其词汇特点[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5 王少琳;符号学与广告语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6 马玉梅,周云利;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J];学术交流;2000年02期

7 张会森;功能语体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90年01期

8 赫立民;俄语广告语言的特点[J];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03期

9 周小成;俄语广告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J];中国俄语教学;199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俄语公益广告语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21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